阿来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2023年09月01日
《回首锦城一茫茫:杜甫成都诗传》一书深入解读了杜甫在成都的岁月及其创作的诗歌。公元759年至765年,杜甫在成都度过了3年9个月的时间,期间他留下了240余首与成都息息相关的诗歌。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的情感与生活,更展现了成都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当时的社会风貌。书中通过杜甫的笔触,描绘了成都清澈的江水、繁茂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以及古迹、人物与生活场景,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细腻的成都历史画卷。这本书不仅是对杜甫诗歌的一次深入挖掘,更是对成都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让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底蕴。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成都的杜甫
1.1 杜甫与成都的邂逅
背景介绍:安史之乱后,杜甫避难至成都。
心境变化:从流离失所到在成都找到暂息之地,心境有所平静。
1.2 成都对杜甫的影响
创作灵感:成都的风土人情为杜甫提供了丰富的诗歌素材。
生活变迁:成都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影响了杜甫的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
第二章:杜甫草堂的诗意生活
2.1 草堂的建立与设计
草堂建成:杜甫在友人的资助下建立了草堂。
生活描绘:草堂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被细腻描绘。
2.2 诗意栖居
自然与人的和谐:杜甫诗中草堂周边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相映成趣。
内心世界的反映:草堂诗作是杜甫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
第三章:杜甫笔下的成都人物
3.1 街坊邻居的形象
寻常百姓:杜甫诗中的成都市民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邻里交往:通过诗歌展现了杜甫与邻居间的互动和联系。
3.2 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刻画
社会底层:关注并同情社会的底层人物。
文人士子:与当时成都的文人士子交往,诗中可见其生活风貌。
第四章:杜甫的诗论与政治见解
4.1 杜甫的诗学观念
诗歌的功能与社会责任:强调诗歌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诗歌创新与独创性:倡导诗歌创新,追求独创性。
4.2 政治见解与批判
针砭时弊:通过诗歌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提出尖锐批评。
政治理想:表达个人政治理想和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第五章:杜甫离别成都后的回响
5.1 成都记忆在后半生的影响
情感牵绊:离别成都后,杜甫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成都的思念与不舍。
人生感悟:在成都的经历影响了杜甫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感悟。
5.2 杜甫诗歌的传承与影响
后世评价:杜甫的诗歌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和效仿。
文化影响:杜甫的成都诗篇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