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奥特·提伯、汤姆·蒙特 / 译林出版社 / 2009年08月01日
《制造伍德斯托克》是一部描绘60年代美国同志作家兼设计师埃利奥特·提伯如何创办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真实故事。书中,作者埃利奥特·提伯与汤姆·蒙特详细叙述了音乐节背后的策划、组织与挑战,以及它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改变了音乐和文化的面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场社会、文化和政治的骚动。它聚集了众多追求自由、和平与爱的年轻人,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激情与反叛的独特时刻。这本书不仅是对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权威记录,更是一部关于60年代反文化运动、音乐力量和人性探索的深刻剖析。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前言
背景介绍: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一个标志性的反主流文化事件。
目的:通过作者埃利奥特·提伯和汤姆·蒙特的视角,揭示音乐节背后的故事。
第一章:伍德斯托克与美国的梦想
1.1 伍德斯托克的起源
梦想家的聚集地:作为一个艺术家和理想主义者的小镇,吸引了许多创意人士。
音乐节的理念:最初的设想是为了筹集资金建设一个艺术中心。
1.2 反战与嬉皮士文化
时代背景:越南战争时期,年轻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嬉皮士运动:反对物质主义,追求精神自由。
第二章:音乐节的策划与组织
2.1 舞台与技术挑战
巨大的舞台设计:为了容纳众多观众和乐队。
音响问题:恶劣天气对音响设备带来的挑战。
2.2 许可与政治斗争
地方政府的反对:担忧音乐节可能带来的混乱。
法律纠纷:音乐节组织者与政府之间的较量。
第三章:音乐节的前奏与准备
3.1 音乐人的参与
多样化的乐队:从摇滚到民谣,各种流派的艺术家。
志愿者的力量: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为音乐节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3.2 来参加的人们
观众的故事: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旅程。
意外的参与者:许多人因为听说音乐节而决定前往。
第四章:音乐节的现场体验
4.1 音乐的魔力
演出的高潮:Joe Cocker, Grateful Dead等人的精彩表演。
音乐节气氛:药物、自由性爱和舞蹈。
4.2 挑战与冲突
供给短缺:食物和水的问题,卫生条件的挑战。
秩序的维护:尽管存在混乱,音乐节大体上是和平的。
第五章:音乐节之后
5.1 影响与遗产
伍德斯托克效应:对流行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商业化的转变:伍德斯托克品牌的商业利用和变迁。
5.2 个人的故事
参与者的回忆:音乐节对个人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伍德斯托克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音乐节,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持续的影响: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如何继续在今天的音乐和文化中留下痕迹。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