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岗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7年01月01日
《文殊菩萨图像学研究》一书由孙晓岗撰写,深入探讨了文殊菩萨在佛教艺术中的图像学意义。文殊菩萨,作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与佛陀、普贤菩萨并称为“华严三圣”。书中详细解析了文殊菩萨在我国文化中形成的特殊象征——代表“大智”,与普贤的“大行”以及观音的慈悲相辅相成。通过图像学的视角,本书揭示了文殊菩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演变,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内涵。此书不仅为佛教艺术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广大佛教徒和佛教文化爱好者揭示了文殊菩萨深邃的智慧与慈悲的象征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佛教艺术中,文殊菩萨形象广泛流传,象征智慧与慈悲
研究意义:探索文殊菩萨图像学对于理解佛教艺术与信仰有重要价值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方法:运用图像学、宗教学、艺术史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范围:重点研究汉传佛教中文殊菩萨的图像表现及其演变
第二章:文殊菩萨的传说与经典
2.1 文殊菩萨的传说
印度起源:文殊菩萨在印度佛教中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的祖师之一
中国传播:文殊菩萨形象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化形象
2.2 文殊菩萨的经典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强调文殊菩萨与智慧的关联
其他经典:涉及文殊菩萨的许多经典,如《华严经》等,都强调其智慧和救苦救难的能力
第三章:文殊菩萨的图像特征
3.1 形象特征
姿态:通常坐在狮子座上,右手持智慧剑,左手捧莲花
标识:文殊菩萨常伴有象征智慧的图像元素,如经卷、宝剑等
3.2 色彩与服饰
色彩:文殊菩萨像多使用象征纯洁与神圣的白色和蓝色
服饰:天衣飘动,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氛
第四章:文殊菩萨图像的传播与演变
4.1 印度与中国早期的文殊菩萨图像
印度:早期图像多在石窟壁画中呈现,风格原始而富有宗教感
中国:从文殊菩萨初入中国到唐代,其图像逐渐形成中国特色
4.2 宋元明清时期的变化
宋代:文殊菩萨图像更加多样化,出现更多与普贤菩萨组合的图像
元明清:随着藏传佛教的影响,文殊菩萨形象有所变化,融合了汉藏两种风格
第五章:文殊菩萨图像在现代的应用与影响
5.1 佛教寺庙中的文殊菩萨像
当代寺庙:文殊菩萨仍然是供奉的重要对象,其图像在寺庙中占有一席之地
5.2 文化交流与艺术影响
文化交流:文殊菩萨图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艺术影响:对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