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年06月01日
《乡土重建》是社会学泰斗费孝通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中国社会学派的独特视角。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演变,从农村到城镇,再到都市的发展脉络,揭示了这一过程中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费孝通不仅关注乡土社会的过去和现在,更致力于探寻其持续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途径。通过阅读《乡土重建》,读者能够一窥中国乡土社会的真实面貌,理解农村、城镇与都市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乡土社会的生命力。这本书是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钥匙,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乡土本色
1.1 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
乡村社区: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地理空间:限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形成相对封闭的社区。
熟悉社会:基于长期共同生活和密切交往的社会关系。
1.2 土地与人的关系
生于斯、死于斯:人与土地的紧密联系是乡土社会的根本。
土地所有权:土地属村社公有,村民只有使用权。
1.3 差序格局与伦理观念
差序格局:从中心向外推的社会关系网,依据亲属关系的远近。
家族伦理:长幼尊卑,男女有别,强调家族利益至上。
第二章:城乡关系
2.1 乡村对城市的依赖
城市的资源集中: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聚资源。
城乡贸易不平等:城市通过市场交换获取农村产品,但农村难以得到等价回报。
2.2 现代化的冲击
技术变革: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工具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知识更新:科学知识取代经验传承,教育成为提升个人地位的重要途径。
2.3 新旧交替的社会变迁
社会分层: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价值观念转变: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乡土社会。
第三章:乡土重建
3.1 乡土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应对现代挑战:乡土重建旨在适应现代社会变化,保持文化特色。
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2 土地问题与政策调整
土地改革:重新分配土地,解决土地过度集中的问题。
政策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乡村经济发展。
3.3 教育改革与文化建设
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