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才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2018年06月01日
《两晋南北朝十二讲》(修订版)一书由李文才所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色——“乱”。通过运用“历史心理学”的叙事手法,作者将两晋南北朝的纷繁复杂事件和人物心理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12个专题,详实地阐述了东晋及其他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迁。读者在欣赏历史的波澜壮阔之余,更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真实性的尊重。此书既适合历史爱好者作为入门读物,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颖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是两晋南北朝历史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讲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分期
一、西晋时期
统一与初期发展:司马炎建立西晋,迅速统一全国,初期国家富强,经济繁荣。
八王之乱:皇族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导致政治不稳定。
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入侵,西晋覆灭。
二、东晋时期
偏安江南:东晋政权在江南建立,北方为十六国所据。
门阀士族政治:门阀士族掌握政治权力,皇权相对较弱。
淝水之战:东晋与前秦大战,东晋胜利,稳定了南方局势。
三、南北朝时期
南朝变迁:宋、齐、梁、陈四朝更迭,社会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朝统一: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后有东魏、西魏分裂,最终北周灭北齐,隋代北周。
第二讲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一、中央政治体制
皇权与士族的关系:皇权依赖士族的支持,但士族权力的增强也威胁到皇权。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强化了士族的地位。
二、地方行政制度
州郡县三级制: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体系。
都督区制度:军事长官兼管民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法律与制度
《泰始律》:西晋时编纂的重要法典。
封建制度的演变:分封制的衰落与郡县制的强化。
第三讲 两晋南北朝的经济与社会
一、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
占田制与课田制:政府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制度。
农具改进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二、商业与城市经济
洛阳、建康的商业繁荣:两大都城的商业活动。
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使用逐渐普及。
三、社会阶层与流动
士族、庶族与寒人:社会的不同阶层及其关系。
阶级间的流动性:战争与政权更迭带来阶级流动的机会。
第四讲 两晋南北朝的军事与战争
一、军队的构成与变化
世兵制与府兵制:军队的招募和服役方式。
胡汉融合的军事力量:少数民族加入汉族军队,提升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二、著名的战役与战争
八王之乱期间的战争:皇族内部的权力争夺战。
淝水之战:前秦与东晋的决定性战役。
三、军事策略与技术
城池防御与攻城技术:当时的军事工程技术。
骑兵战术的运用: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第五讲 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与学术
一、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儒学与玄学的交融:儒学在北朝的复兴及与玄学结合的趋势。
礼教与法律的结合:礼教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二、佛教与道教的流行
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道教的改革与发展:寇谦之与陆修静对道教的整顿。
三、文学与艺术成就
骈文的兴起:文学的审美风格转变。
书法与绘画:书法家王羲之的艺术成就。
第六讲 两晋南北朝的人物与思想
一、政治家与军事家
桓温与刘裕:东晋末年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人物。
宇文泰与高欢:北朝后期的关键人物。
二、学者与思想家
何晏与王弼:玄学早期的代表人物。
范缜与萧衍:在哲学与宗教上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
三、文人与艺术家
嵇康与陶渊明:文学与艺术的杰出人物。
第七讲 至 第十二讲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