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黎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2020年07月01日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由马黎撰写,她不仅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还是一位敏锐的旁观者和热情的传播者。以记者的独特视角,马黎运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良渚的古老历史与当下风貌。这本书汇聚了作者近十年来关于良渚的所见所闻和深刻思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感受良渚文化的魅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良渚王国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发现,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信念。这本书不仅是对良渚文明的精彩诠释,更是一次探寻中华文明源头的精神之旅。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良渚文明的曙光
1.1 江南地区的史前文化
上山文化: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稻作遗存。
跨湖桥文化: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发展阶段。
河姆渡文化: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和宗教意识。
1.2 良渚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时间线:约公元前3300年至前2300年。
地理位置:环太湖流域为中心。
特征:精细的玉器制作,规模宏大的城市建筑。
第二章: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
2.1 古城遗址的布局
三重城垣:外郭、内城、宫城的三重结构。
水利系统:先进的灌溉系统和防洪设施。
城市规划:网格化的城市规划和发达的水路交通。
2.2 重要遗存与文物
玉器:象征权力和仪式的重要物品。
陶器:黑陶和白陶的制作技术。
墓地:反映了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
第三章:良渚社会的等级与秩序
3.1 社会分层现象
贵族阶层:拥有精美的玉器和其他奢侈品。
平民阶层: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
奴隶阶层: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力。
3.2 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
神徽图案:良渚文化中的共通符号。
灵魂观念:对死亡和亡魂的敬奉。
第四章:良渚文明的艺术成就
4.1 玉器的工艺
切割与雕刻:玉琮、玉璧等玉器的技术展示。
纹饰意义:装饰图案的深层文化内涵。
4.2 陶器与雕塑
黑陶工艺:薄胎、透光等特点。
雕塑艺术:动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4.3 建筑艺术
城墙与宫殿:建筑技术的先进和规模宏大。
聚落规划:体现了高度的社会组织和规划能力。
第五章:良渚文明的衰落与遗产
5.1 衰落的原因
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了农业生产困难。
外来压力:周边文化的扩张可能带来了威胁。
5.2 良渚的遗产
对中国史的影响:证明了长江流域文明的先进性。
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彰显其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