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飙、吴琦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0年07月01日
《把自己作为方法》是一本由项飙和吴琦共同完成的谈话录,该书以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为出发点,深度探讨了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涉及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和发展。通过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的对话,两代学人交流了思想,分享了洞见,展现了对中国和全球问题的深刻思考。该书不仅是对项飙学术思想的全面梳理,也是一次跨学科、跨文化的思想碰撞,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无论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还是对于关心中国和全球问题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参考价值的著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对话的开始
小节1:介绍与背景
**关键点1**: 项飙,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关注边缘群体的全球流动;吴琦,记者,《单读》主编。
**关键点2**: 书中的对话源于一次无预设主题的长谈,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个人经验来理解世界。
小节2:方法的提出
**关键点1**: 自我作为一种方法,强调个人的主观经验和内省。
**关键点2**: 个人经历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青年与时代
小节1:改革开放一代的经历
**关键点1**: 项飙描述了他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过程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
**关键点2**: 青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看法影响深远。
小节2:教育的影响
**关键点1**: 教育体系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2**: 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第三章:知识与实践
小节1:人类学的视角
**关键点1**: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何帮助理解个体和社会。
**关键点2**: 项飙如何将其人类学研究应用于对现实社会的分析。
小节2:知识与行动
**关键点1**: 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和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关键点2**: 实践中学习和不断调整的重要性。
第四章:中国与全球
小节1:全球化与地方化
**关键点1**: 全球化的趋势和本土文化之间的张力。
**关键点2**: 如何在全球流动性中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特性。
小节2:中国的变迁
**关键点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关键点2**: 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五章:个人与公共
小节1:个人的社会责任
**关键点1**: 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点2**: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小节2:公共空间的建立
**关键点1**: 公共空间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中的作用。
**关键点2**: 如何在虚拟和实体空间中创造有意义的公共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