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町英夫、賀祥、王奇生、金子肇、孫宏雲、中村元哉、汪朝光、杜崎群傑、水羽信男、張濟順、中岡瑪莉、加茂具樹、石塚迅、張玉萍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2019年11月01日
《中国议会百年史》由深町英夫、賀祥、王奇生等多位学者合著,探讨了中国议会制度的百年演变。该书不仅填补了中国议会史研究领域的空白,还通过跨学科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与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书中详细剖析了从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到抗战时期的参政会,再到内战时期的国民大会等各个历史阶段中国议会制度的发展特点与问题。同时,也关注了中国共产党在议会制度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该书对于理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民主政治的进程以及当代中国政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这部著作,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议会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深入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关键点
背景介绍:概述中国议会制度的历史背景与演变。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议会百年发展中的代表问题及其实质。
方法论:采用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晚清时期的议会制度
关键点
起源与发展:晚清时期议会制度的引进和初步实践。
代表性争议:当时社会对于议会代表性质的讨论。
变革与受阻:晚清议会制度的变革尝试及其遇到的障碍。
第三章:民国初期的议会实践
关键点
临时约法与议会:辛亥革命后议会制度的确立与实践。
派系斗争:不同政治派别在议会中的权力争夺。
议会的活跃与挫折:民国初年议会的活跃期及其后的政治挫折。
第四章:抗日战争前后的议会变化
关键点
抗战初期的合作:议会制度在抗战背景下的变动与国共合作。
战争中的议会:战争状态下议会的功能和效率问题。
战后重建与再次分裂:战后议会的重建及各党派之间的分歧。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立法机构
关键点
人民政协与新政权: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政协的职能与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系统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立法机构的代表性与权力:当代中国立法机构的代表性质和现代代议制的发展。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关键点
代表性与有效性分析:对百年来中国议会制度代表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估。
制度变迁的动力:影响中国议会制度发展的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
未来展望:对中国议会未来发展及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的角色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