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 口述、顾春芳 撰写 / 译林出版社 / 2019年10月01日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的自述传记,讲述了她奉献大半辈子守护敦煌七百三十五座洞窟的动人故事。樊锦诗,一位来自江南的闺秀,北大高材生,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了远离家乡,扎根荒漠,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她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樊锦诗用真挚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敦煌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她对敦煌的深厚情感。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但她却认为,自己的心归属于敦煌,是因为那里承载了她的青春、梦想和坚守。这本书不仅是对樊锦诗个人经历的生动记录,更是对敦煌文化的一份珍贵见证。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我的前半生
1.1 上海女孩
出生背景:出生于上海小康家庭。
教育经历:受新式教育,中学就读于上海行知艺术学校。
1.2 大学时代
北京大学:考入北大历史系,受名师影响深远。
初次接触敦煌:在宿白先生课上首次听说敦煌。
1.3 初到敦煌
分配到敦煌:毕业分配至敦煌文物研究所。
艰苦环境:描述初到敦煌的生活条件与心理挣扎。
第二章:与莫高窟的半生缘
2.1 初识莫高窟
壁画与雕塑:对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有了初步认识。
历史与传说: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与王圆箓的故事。
2.2 研究与工作
文献研究:专注于敦煌石窟的考古与研究工作。
保护工作:参与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以防其风化损毁。
2.3 管理与教育
研究所的发展:历任所长期间,推动研究所的现代化建设。
人才培养:倡导并实践敦煌学的教育培养工作。
第三章:敦煌的女儿
3.1 家庭生活
婚姻与子女:讲述了与丈夫彭金章的婚姻生活和子嗣。
两地分居: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对家庭的影响。
3.2 对敦煌的承诺
坚守敦煌:即使在面临巨大个人牺牲时也不放弃敦煌。
传承文化:视保护敦煌文化遗产为终身事业。
3.3 社会影响
荣誉与奖项:获得的多项荣誉和奖项。
公众形象:成为敦煌文化的代表和宣讲者。
第四章:我的心归处
4.1 对话内心
个人成长: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对个人成长的反思。
精神寄托:敦煌成为她精神上的归宿。
4.2 未来展望
文化传承:对未来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展望。
遗产保护:对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