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金雁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2019年01月01日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是秦晖与金雁合著的一部深入剖析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书中以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争论为引子,重新审视了旧中国的社会阶级问题,提出了“关中模式”这一概念,对前近代社会进行了再认识。作者通过大量史料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挑战了传统的阶级观念。此书不仅对于理解中国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重新思考当下社会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秦晖作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此书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是了解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必读之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五章: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5.1 关中模式概述
**定义**: 秦晖与金雁提出的“关中模式”指的是中国帝制时代晚期,特别是清代关中地区(今陕西中部)的经济社会形态。
**特点**: 该模式表现为租佃关系的宽松、土地经营的分散化、商品经济的相对发达以及社会构成的复杂化。
5.2 关中模式的社会经济分析
**地权集中与分散**: 关中地区的土地并不是高度集中的,存在大量自耕农和中小地主。
**租佃制的宽松性**: 与东南地区相比,关中的租佃关系较为宽松,地租率和人身依附程度较低。
**农业经济主导**: 农业在关中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手工业和商业也有相当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达**: 关中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在市场中广泛流通。
**社会阶层构成**: 关中社会主要由官绅、地主、自耕农、佃农等构成,阶层间流动性较大。
**社会流动因素**: 士绅阶层和商人阶层的崛起,以及科举制度的推行,促进了社会的向上流动。
5.3 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特征
**帝制晚期的普遍性**: 关中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前近代中国社会的普遍特征。
**区域的特殊性**: 同时,关中模式也体现了其地域特有的经济与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的动态性**: 关中模式并非静态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
5.4 关中模式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学术价值**: 秦晖和金雁的研究为理解前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现实意义**: 对关中模式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