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5年10月01日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一书深入探讨了李白的生平与创作,展现了这位伟大诗人的多维面貌。书中不仅详述了李白的政治生活、思想倾向,还对其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和专题的阐发,揭示了李白作为道教徒的身份认同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本书也关注了李白的痛苦与挣扎,展现了他在追求仙道之路上的迷茫与坚持。全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李白及其诗歌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李白的才华与魅力,以及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李白的生平与性格
1.1 早年生活
出生背景:李白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受到道教影响。
少年游学:十五岁起游历蜀中,广泛接触社会与文化艺术。
求仕之路:多次尝试通过科举制度步入仕途,但均告失败。
1.2 性格特点
豪放不羁:性格开朗,行为放纵,不拘礼法。
飘然独立:追求个性的自由和人生的享受。
自信与自负:对自己的才华有着极高的自信,有时显得过于自负。
第二章:李白与道教
2.1 道教信仰
道家的宇宙观:李白深受道家宇宙观的影响,崇拜自然与自由。
修炼与长生:热衷于道教修炼,追求长生不老。
神仙思想:诗作中常流露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2.2 道教与李白的诗风
想象力丰富:道教神话传说的影响使李白的诗歌想象力非凡。
超脱尘世:诗中常有超脱世俗、高洁出尘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李白的诗歌创作
3.1 诗歌类型
山水田园诗: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边塞诗:反映边疆战争和士兵生活。
酒仙诗:借助饮酒表达豪情壮志和人生无常。
3.2 诗歌风格
豪放奔放:诗句跳跃性强,语言铺张扬厉。
情景交融:善于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华美:喜用华丽词藻,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李白的痛苦
4.1 政治理想的失落
入长安的挫折:在长安寻求政治出路受挫。
安史之乱的影响:战乱中漂泊流离,理想破灭。
4.2 个人情感的挣扎
爱情的苦闷:诗中流露出对爱情失意的不满与痛苦。
生命无常的感慨:深感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4.3 孤独与自我矛盾
知音难寻:在诗中表达对知交的渴望与孤独感。
自我价值的矛盾:既有儒家的济世之志,又有道家的超脱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