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彼得·海斯勒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2年01月01日
《江城》一书以作者1996年顺江而下,从重庆到涪陵的旅程为起点,展开了对这座位于长江边的小城的深度描绘。涪陵,这个因没有铁路而长期与世隔绝、贫困而公路状况极差的地方,却成为作者生活并深入了解中国内陆社会的窗口。书中,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涪陵的风土人情,以及他在当地的生活体验,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中国内陆城市画卷。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城市的写照,更是对中国社会变迁的见证,让读者通过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中国内陆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无尽生机。书中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部分:江城概述
第1章:初到涪陵
关键点1:作者彼得·海斯勒到达四川涪陵,开始他的两年支教生活。
关键点2:海斯勒对于即将面对的新环境感到既紧张又兴奋。
关键点3:涪陵的贫穷与落后给海斯勒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2章:城市与乡村
关键点1:涪陵的城市景象与乡村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点2:作者对涪陵的街道、市场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详细描写。
关键点3:海斯勒开始学习和理解当地的文化和语言。
第二部分:文化碰撞
第3章:教育实践
关键点1:海斯勒作为英语外教在涪陵师专的教学经历。
关键点2: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关键点3:作者对于中国教育体制的观察和反思。
第4章:文化差异
关键点1:海斯勒与当地人在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关键点2:中国人对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看法。
关键点3:对于西方文化的好奇与误解。
第三部分:历史与现代
第5章:历史的涪陵
关键点1:涪陵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关键点2: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变革对涪陵的影响。
关键点3:白鹤梁石刻等文化遗产的探讨。
第6章:现代变迁
关键点1:改革开放对涪陵带来的变化。
关键点2:现代通讯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关键点3:社会变迁中的个人故事和命运。
第四部分:个人成长
第7章:教师生涯
关键点1:海斯勒对于教师职责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键点2:与学生和同事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关键点3:教学实践中的成就感和失望感。
第8章:离开与怀念
关键点1:支教结束后海斯勒的情感体验。
关键点2:对于涪陵和那里的人们的深厚感情。
关键点3: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个人成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