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8年10月01日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一书由冯时所著,深入探讨了天文作为中国文化之源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本书通过天文考古学研究,揭示了天文对中华文明核心内涵的形成与发展的深刻影响。作者强调,文化是传承的,正是这种传承使得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得以形成传统。本书不仅为我们理解古代天文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展示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魅力。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天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天文学与古代文明:探讨天文学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色和发展过程。
考古学与文献学:结合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重建上古天文、思想和制度的关联。
1.2 研究目的
文明的定义:通过天文、思想和制度的分析,理解“文明何以为止”。
天人关系:探索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理解及其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中的反映。
知识体系:揭示古代中国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制度如何围绕天文学构建。
第二章:上古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与技术
2.1 天球概念
天圆地方:古代中国人对天地形状的认识。
二十八宿:天文学上的二十八宿系统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应用。
2.2 天文观测技术
观象授时:利用天文现象确定季节和时间的实践。
历算方法:古代中国的历法学和算术方法的发展。
第三章:天文学与上古思想
3.1 天人合一
宇宙观:古代中国关于宇宙结构和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
道德观念:天对人的道德指令,以及人的行为准则。
3.2 数术与易学
数术:以数为象征和工具的神秘体系和占卜术。
易学:《易经》中天文与人文相结合的哲学体系。
第四章:天文学与上古制度
4.1 天文官制
官方天学机构:古代中国政府设置的天文学家和机构的职责与功能。
历法改制:历法的修订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4.2 礼制与祭祀
郊祀与封禅:重大天文现象与国家祭祀活动的关系。
星占与祭祀:星占术在国家决策中的作用,以及祭祀仪式对天文的尊崇。
第五章:结论
5.1 天文与文明的互动
天文知识的积累与应用:天文学作为技术和知识的积累,对社会的影响。
文明的自我解释:古人如何通过天文现象来解释和构建自身的文明形象。
5.2 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天文学、思想史、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上古天文、思想与制度关系的进一步探索和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