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顺 / 中华书局 / 2010年06月01日
《印度佛教思想史》是当代佛学泰斗释印顺法师的力作,该书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印度佛教思想的演变历程。从佛教的起源开始,印顺法师详细解析了各个时期佛教思想的重要特点和代表人物,以及这些思想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异同之处,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释印顺法师以深厚的佛学造诣和严谨的研究态度,为佛教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不仅是对印度佛教思想的权威解读,也是佛教文化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领略佛教思想的博大精深,还能够对当代佛教复兴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论
1.1 研究背景
佛教起源:佛教起源于印度,经历了从释迦牟尼到龙树菩萨的演变。
佛教发展:佛教在印度本土经历了兴起、鼎盛、分裂与衰落的过程。
1.2 目的与方法
目的:本书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印度佛教思想的历史演变,为现代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方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结合文献学研究,对佛教思想进行全面梳理。
第二章:初期佛教
2.1 释迦牟尼与四圣谛
创始人:释迦牟尼提出因果律与无我解脱观念。
教义核心:佛陀所教导的四圣谛:苦、集、灭、道。
2.2 小乘佛教的教义与实践
阿含经:经典记载佛陀的言教。
戒定慧:小乘佛教强调戒律、禅定与智慧的重要性。
第三章:部派佛教
3.1 部派的形成与发展
部派分裂:因教义理解不同,佛教内部出现分裂。
上部座与大众部:主要两大部派的教理与实践差异。
3.2 有我与无我之辩
有我论者:主张“补特伽罗”即自我实有。
无我论者:坚持佛教原始教义的无我说。
第四章:大乘佛教的兴起
4.1 空思想的提出
龙树菩萨:中观学派的创立者,提倡自性空的思想。
缘起性空:一切现象由因缘而生,无自性故空。
4.2 菩萨道的实践
菩萨理想:不仅自度,还要度他。
六波罗蜜:布施、持戒等六种圆满实践。
第五章:后期佛教
5.1 密教的兴起
密教特点:倡导通过秘密仪式快速达到证悟。
金刚乘与无上瑜伽:后期密教的两个主要发展阶段。
5.2 佛教的衰亡与复兴
外道压力:印度教等新兴宗教的挑战。
佛教复兴:近现代佛教在东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