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弗朗索瓦·冈绍夫 / 商务印书馆 / 2016年10月01日
《何为封建主义》一书由比利时学者弗朗索瓦·冈绍夫撰写,深入探讨了“封建主义”这一概念的三种理解方式。书中指出,狭义封建主义主要源自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特指封臣制度及其衍生的社会关系。广义封建主义则扩展了这一概念,包含了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而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则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主义进行了深刻剖析。 该书不仅清晰界定了封建主义的不同理解,还深入分析了封建主义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和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封建主义研究视角。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封建主义及其相关议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作者:[比] 弗朗索瓦·冈绍夫
第一章:封建主义的定义与起源
1.1 封建主义的定义
社会结构:建立在土地所有权和军事保护关系上的社会阶层体系。
经济基础:领主对土地的垄断与分配,农奴或农民的劳动产出。
政治关系:领主与附庸之间的效忠与保护关系。
1.2 封建主义的起源
罗马帝国末期:社会动荡,日耳曼民族的入侵促使封建关系的形成。
庄园制度的演变:随着农业生产模式的变迁,土地管理与军事防御相结合。
第二章:封建制度的核心特征
2.1 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封土授予:领主将土地使用权授予附庸,建立效忠关系。
领地继承:附庸的土地通常由直系后代继承。
2.2 军事义务与效忠
骑士制度:封建贵族必须提供军事服务,尤其是骑马作战。
效忠誓言:附庸对领主宣示服从和保护。
2.3 社会等级与身份
严格的等级划分:王权、贵族、教士、农民,每个阶层有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身份的继承性: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由出身决定。
第三章:封建制度的扩展与变异
3.1 欧洲的封建割据
地方分权:各地区有自己的领主和封建法规。
语言与文化差异:封建制度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特点。
3.2 日本的封建制度
武士阶级的兴起:日本的封建制度以武士为核心,有独特的文化和法律体系。
知行地授予:日本的大名授予家臣特定区域的土地和管理权。
3.3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科举制度:士人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而非仅依赖血统。
地主与佃农关系:中国的封建关系中,地主与佃农的关系不同于欧洲的领主与农奴。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
4.1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庄园制农业: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庄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
农产品的种类与分配:粮食为主,领主和教会抽取部分农产品作为税收。
4.2 市场经济的发展
集市与商业贸易:随着生产力提高,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逐渐发达。
货币与信贷:货币经济的出现,促进了商业活动和城市发展。
4.3 领地与城市的兴起
城堡与城市防御:领主的居住地同时也是军事和行政中心。
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市民阶层的产生,他们追求更多的自治权。
第五章:封建主义的衰落与遗产
5.1 封建制度的内部矛盾
农民起义与反抗:不堪压迫的农民多次爆发起义。
贵族间的权力斗争:内部的权力争夺削弱了封建制度的稳定性。
5.2 货币经济和城市化的冲击
新经济模式的出现: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变了经济基础。
市民社会的成长: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对个人权利的追求。
5.3 封建主义的现代影响
法律与政治制度:封建时期的一些法律和制度安排仍然影响着现代国家。
文化遗产:封建时代的文学、艺术和建筑等文化遗产至今仍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