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 / 中华书局 / 2017年08月01日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是何炳棣先生的重要著作集,收录了他在思想制度史领域的十五篇杰出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北魏洛阳的城市规划到美洲作物在中国的引进与传播,展现了何炳棣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研究视角。通过这些论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制度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何炳棣先生的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本书是研究中国思想制度史的必读之作,也是了解何炳棣学术思想的重要窗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史研究的重要性:强调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历史文献传承不曾中断的文明古国,其历史研究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制度史研究的目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政治制度,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兴衰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与路径
跨学科研究: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综合分析。
制度分析法:通过对史料的细致解读,揭示制度变迁对历史人物行为选择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二章:封建时代的思想与制度
2.1 西周到春秋的思想变化
宗法封建制: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思想多元性: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多样性,为后来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
2.2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流派
社会结构变革:战国时期从贵族社会向官僚帝国过渡。
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秦汉时期帝制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3.1 秦朝的中央集权与焚书坑儒
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统一后的一系列制度改革。
焚书坑儒的影响:对思想文化的严格控制及其长远影响。
3.2 汉代儒家学术思想的制度化
经学的兴起:儒家经典成为官方学说和教育的核心。
选官制度的确立:以儒学为基础的官僚选拔制度的发展。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多元化与政治动荡
4.1 名教与自然之争
名教危机:东汉末年名教的衰微。
玄学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挑战与补充。
4.2 门阀制度与政治分裂
门阀政治的兴起:士族力量的增长与政治地位的稳固。
政治动荡的原因:门阀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纠葛。
第五章:隋唐至宋元的国家治理与思想演变
5.1 隋唐科举制度与思想文化的开放
科举制的完善: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的提升。
文化开放政策: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及对思想交流的贡献。
5.2 宋代科举与教育思想的革新
书院教育:宋代私人书院的普及和教育的平民化。
程朱理学:朱熹等新经学家的思想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六章:明清时期的专制强化与思想的收敛
6.1 明朝专制政治的加强
厂卫制度:明朝特务机构对言论和思想的监控。
八股取士:科举考试的僵化及其对士人思想的限制。
6.2 清朝的文字狱与思想控制
文字狱的频兴:清朝前期频繁的文化镇压活动。
考据学盛行:清代学术风气由宋明理学转向考证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