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7年03月01日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一书由胡鸿所著,从政治体视角出发,为理解古代华夏提供了新的路径。书中深入探讨了商末西土联盟、春秋战国的诸夏以及与秦汉帝国政治体系紧密相关的华夏等各个时期华夏政治体的发展和演变。作者认为,华夏并非单纯血缘或文化的概念,而是一种由政治关系维系的人群共同体。这一观点为重新审视和理解华夏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的研究不仅对于深化我们对古代华夏政治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当今世界的民族国家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华夏历史的政治脉络和发展轨迹。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华夏概念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的民族概念到现代的文明概念。
研究视角的转变:从文化的内在连续性到政治体视角。
1.2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方法论:结合历史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结构安排:五个主要章节的内容概述。
第二章:华夏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2.1 华夏的地理环境与早期文化
地理因素:中原地区对华夏文明的影响。
早期文化特征:农业定居、宗法制度与社会分层。
2.2 政治体的形成与发展
部落联盟到国家的转变:政治体结构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早期国家的治理模式:德治与法治的探讨。
第三章:华夏帝国的构建与扩张
3.1 帝国的政治结构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帝国统治的艺术。
官僚系统与选拔制度:如何维持帝国的稳定。
3.2 文化认同与扩张
同化政策与边民政策:如何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
文化传播机制:教育、宗教与文化仪式的作用。
第四章:华夏化的进程与影响
4.1 边缘地区的华夏化
地区差异与适应策略:不同地区的华夏化过程。
社会变迁与文化融合:土著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
4.2 华夏化对周边的影响
政治影响与非政治影响:如何改变周边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
经济交流与发展:华夏化如何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
第五章:结论与反思
5.1 华夏文明的现代意义
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华夏文明在全球视野中的位置。
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启示: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上的局限:如何进一步扩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未来研究方向: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