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贺萧(Gail Hershatter)、贺萧 / 人民出版社 / 2017年04月01日
《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一书,由美国学者贺萧撰写,填补了中国农村女性在集体化历史中的声音空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运动席卷中国农村,带来深远的社会变革,但女性的经验和感受往往被忽视。本书通过性别研究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农村妇女在集体化进程中的角色、贡献以及她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贺萧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田野调查,生动地再现了农村妇女的生活世界,揭示了她们在集体化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此书不仅是对中国农村集体化历史的重要补充,也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性别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关键点
研究背景:探讨中国集体化时期农村妇女的记忆与历史的关系。
研究目的:挖掘边缘化群体的个体经验,挑战正史叙述中的性别盲点。
研究方法:采用口述历史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点:土地改革后,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受限于传统性别角色。
关键点:农业合作化运动如何影响农村妇女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关键点:人民公社制度对家庭结构和妇女劳动分工的影响。
关键点:妇女如何在田野劳动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劳动力。
关键点:家庭副业对妇女经济自主性和家庭地位的影响。
关键点:通过竞赛和奖励,妇女的劳动积极性被激发,但也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
关键点:集体化时期,妇女如何进入原本由男性主导的公共领域。
关键点:妇女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但往往局限于基层组织的角色。
关键点:集体化下的家庭角色变化,妇女的权力和责任增加。
关键点:集体主义对个人情感的压抑和影响,以及在家庭内部的表现。
关键点:口述记忆中体现的性别视角和选择性遗忘。
关键点:口述历史在重建历史记忆中的作用和挑战。
总结了农村妇女在中国集体化时期的社会生活、工作经验和思想情感的历史变迁。
强调记忆研究的复杂性和性别视角在其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历史语境
2.1 集体化前夕的农村
2.2 集体化的开始
2.3 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妇女的工作
3.1 田间劳动
3.2 家庭副业
3.3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第四章:空间与政治
4.1 公共空间的扩展
4.2 政治参与
第五章:家庭与情感
5.1 家庭角色的重塑
5.2 情感表达的变化
第六章:记忆与口述历史
6.1 记忆的选择性
6.2 口述历史的复杂性
第七章:结论
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