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1年08月01日
《青衣》是毕飞宇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七部精彩纷呈的作品。这些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其中,《青衣》一篇以戏曲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命运的无奈;《哥俩好》、《家里乱了》等则通过家庭生活的细节,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毕飞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将这些故事呈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这部小说集不仅展示了毕飞宇作为作家的才华与魅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机会。无论是喜欢文学艺术的读者,还是对人性与社会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筱燕秋的戏梦人生
1.1 筱燕秋的成长背景
家境贫寒: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
艺术天赋:在学校文艺活动中展现出色的表演才能,被京剧团选中。
1.2 青衣的魅力与挑战
青衣定义:戏曲中的旦角,是女性角色的统称,要求演员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演技。
角色挑战:筱燕秋在扮演《奔月》中的嫦娥时,感受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
1.3 艺术与现实的冲突
职业迷茫:筱燕秋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时,对自己的艺术追求产生了怀疑。
情感纠葛:与同事李雪芬的情感竞争和对抗贯穿全剧,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第二章:青衣的行当与社会角色
2.1 筱燕秋与同事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在剧团中,筱燕秋与其他演员之间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微妙关系。
师徒情谊:与师傅的角色传承和情感纽带,体现了对传统艺术尊重和传承的重要性。
2.2 社会变迁下的青衣
时代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传统戏剧的态度和认知发生了变化。
青衣的挑战:面对新的文化环境和技术影响,青衣角色和演员必须适应和创新。
2.3 青衣的象征意义
传统文化:青衣代表的不仅仅是戏剧中的角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形象:在戏剧舞台上,青衣塑造了传统中国女性的多面形象和深层情感。
第三章:筱燕秋的个人挑战与成长
3.1 角色转换的心路历程
自我认知:筱燕秋在不同角色间的转换,也是她对自己身份和价值的不断探索和确认。
年龄与角色的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筱燕秋逐渐感受到扮演年轻角色的困难和挑战。
3.2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排练的艰辛:筱燕秋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不凡才华,使她在排练中不断超越自我。
舞台的魅力:即使在生活压力和个人困境中,舞台依然是筱燕秋实现自我的最终场所。
3.3 生活与艺术的融合
家庭的牺牲:筱燕秋的个人生活和家庭为了她的艺术事业做出了牺牲。
艺术的升华:通过生活中的挫折和艺术上的挑战,筱燕秋最终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第四章:青衣的未来与传统戏剧的展望
4.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创新尝试:传统戏剧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活力,需要结合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
观众的培养:培养和吸引新一代观众群体,是传统戏剧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4.2 青衣角色的传承与发展
新人的培养:筱燕秋将自己的角色和经验传授给新一代演员,展现了传承的意义。
角色的多样性:鼓励演员在不同角色间尝试和创新,丰富青衣这一行当的艺术表现。
4.3 传统文化的全球视角
国际交流:传统文化和戏剧的推广需要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