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菲利普·津巴多、[美] 迈克尔·利佩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07年11月01日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经典之作,由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迈克尔·利佩共同撰写。本书在津巴多教授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心理学机制,以及社会影响对个体态度的重要作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相关心理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社会影响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以及这些态度改变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对于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变化,以及预测和引导态度改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社会影响的科学
1.1 社会心理学视角
定义: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影响及如何影响他人。
核心问题:个体如何受他人的存在、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1.2 社会影响的六个原则
第二章:认知失调与说服
2.1 认知失调理论
观点:当个体的信念与行为的冲突时,会产生心理不适。
解决策略:改变信念或行为,寻求信息减轻矛盾。
2.2 说服过程
中心路径:关注论据和逻辑,适用于高动机的听众。
外围路径:依赖提示、情感等非逻辑因素,适用于低动机的听众。
第三章:影响者:个人与情境
3.1 影响者的特质
专家性:增加说服力,因为被视为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可信性:信誉和动机直接影响信息的有效性。
3.2 情境的力量
群体压力:个体在群体中更可能遵循多数人的意见。
物理环境:环境设置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第四章:从众与服从
4.1 从众现象
社会比较:个体为了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而观察他人。
规范化压力:遵从群体的规范以避免孤立。
4.2 服从权威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人们在权威指示下可能违背自身道德判断。
权威与责任分散:责任分散导致个体更易服从有害命令。
第五章:偏见与歧视
5.1 偏见形成
固定思维模式:基于有限或不完整的信息形成的负面印象。
归因偏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错误的内在归因。
5.2 减少偏见和歧视
接触假说:通过平等接触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了解。
刻板印象替代:用新信息替代过时的刻板印象。
第六章:社会影响与社会变迁
6.1 观念传播与行为模仿
两阶段流程:先采纳观念,再采纳相关行为。
社会影响网络:个体通过社交网络接受和传播新的观念行为。
6.2 社会运动与变迁
集体行动:共同目标下的协同努力。
持续性与变革:渐进性的变化与激进的社会运动共同推动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