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16年01月01日
《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以生动的笔触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繁荣。书中,作者易中天深入剖析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围绕人性善恶、王权与法治、社会公平等核心议题,展现了儒家、道家等学派的独特见解。孔子对世界的关切与无奈,庄子的哲学思考,都在书中得以生动再现。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启迪,引导读者思考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通过易中天的讲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智慧,以及这些智慧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百家争鸣的背景与意义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分裂与战争:诸侯国家纷争不断,统一天下成为各国君主的梦想。
士的崛起:贵族地位下降,士阶层因为知识和技能受到重视。
官学下移:官方教育体系衰败,私人讲学和学术探讨兴起。
2. 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
思想解放:对传统权威的质疑,个人思想的重视。
道术将为天下裂:原有的一统思想被打破,多元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
儒道墨法等学派的出现:不同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世之道。
第二章:儒家学派的奠基与发展
1. 孔子与仁礼思想
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纽带。
礼的重要性:作为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基础。
2. 孟子与人性善论
性善说: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仁政主张:提倡以德治国,关心民众福祉。
3. 荀子的礼法并重
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改造。
礼法的结合:强调礼的教化作用和法律的规范作用。
第三章:道家学派的自然与无为
1. 老子的道论
道的概念: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过度干预。
2. 庄子的逍遥游
齐物论:万物一体,世界万象皆无差别。
逍遥游的生活态度: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和解脱。
第四章:墨家学派的兼爱与非攻
1. 墨子的兼爱
无差别的爱:倡导人们之间应该相互关爱,不分亲疏。
2. 非攻的主张
反对战争:认为战争带来的是痛苦和破坏,倡导和平共处。
第五章:法家学派的法律与权谋
1. 韩非的法家思想
法治观念: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权利与谋略:在政治斗争中运用权谋手段,强化国家权力。
第六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启示
1. 文化多样性的历史价值
不同学派的文化贡献: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推动了社会进步。
2. 思辨与创新精神
辩论与交流:促进了思考和学术创新。
现实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与思想交流提供了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