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 商务印书馆 / 2015年10月01日
《区分》一书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著,通过深入的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了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背后隐藏的社会阶层斗争与区分。本书指出,这些文化现象并非个人纯粹审美或偏好的体现,而是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产物。各种文化符号和消费品实际上充当了社会区分的标志,反映了不同阶层在社会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差异。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布尔迪厄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表现。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消费、阶级关系和社会区分具有重要意义,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社会空间与象征力量
1.1 社会空间的结构
阶级分层:基于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社会阶层划分。
生活风格:每个社会阶层都有其特定的生活方式与品味。
1.2 象征力量的运作
符号资本:被社会认可的非物质形式的资本。
符号暴力: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强加特定价值观念的过程。
第二章:品味与区分
2.1 品味的形成
社会出身:个体的品味和其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
文化教育:通过对艺术、音乐等的欣赏能力,传递社会地位的象征。
2.2 品味的社会功能
社会区分:品味的多样性有助于强化社会阶层间的界限。
身份认同:个体透过品味展现其所属的社会群体。
第三章:文化再生产
3.1 教育系统的作用
文化专断:教育系统内化为社会的文化选择与偏好。
不平等的复制:教育体系通过合法化手段继续传递社会不平等。
3.2 文化消费与权力关系
选择性传统:某些文化遗产被选中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
文化策略:不同社会集团通过文化活动争夺象征权力。
第四章:审美判断的社会批判
4.1 康德的审美哲学
纯粹判断:康德提出的审美判断的普遍有效性概念。
主观普遍性:认为每个人都能对美有共同的感觉。
4.2 实践逻辑下的审美判断
社会决定因素:审美判断实际上受社会结构与权力关系的制约。
审美解放:布尔迪厄倡导通过反思审美判断的社会性来实现个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