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岡正博 / 衛城出版 / 2024年01月31日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這本由森岡正博所著的書籍,深度探討了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作者質疑生命的意義,提出死是短暫而生卻漫長的觀點,進一步思考在世俗壓力與呼吸都顯得沉重的時代,肯定生命究竟有何價值。這本書被譽為厭世時代的生命指南,為讀者提供了新的視角來審視自身的存在。在日本,這本書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甚至有人表示這本書改變了他們的生命觀。與太宰治的作品相似,這本書也對生命的矛盾與苦澀進行了深刻的刻畫,但更進一步地提供了面對厭世情緒的哲學思考與生命指南。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厭世觀點的由來
1.1 當代的厭世現象
定義:厭世是對生命、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失望。
普遍性:全球性的現象,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1.2厭世哲學的起源
歷史脈絡:從古希臘到現代,厭世哲學一直存在,如叔本華、尼采等。
當代發展:信息爆炸與快速變化使厭世情緒更加明顯。
第二章:生命意義的追問
2.1 生命的意義問題
哲學角度:不同的哲學流派對生命意義有不同的解釋。
個人經驗:個人的生命經驗影響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2.2 尋找生命意義的方法
哲學沉思:通過哲學思考來探索生命深層次意義。
宗教與信仰:宗教信仰常常提供生命的終極意義。
第三章:厭世與存在的價值
3.1 厭世的合理性
批判現實:厭世可能是對現實不公的批判和反思。
心理保護機制:厭世可以作為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緩解精神壓力的手段。
3.2存在的價值觀
積極的生命態度:即使在看似無望的情況下,仍能找到生命的正面價值。
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人的潛能創造力和自我超越能夠克服厭世情緒。
第四章:超越厭世的生命哲學
4.1 認識并接受厭世
厭世的正視:承認厭世的存在並不是軟弱,而是真實面對自己情緒的一種勇氣。
情緒的正向轉化:將厭世情緒轉化為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動力。
4.2 構築希望與意義
建構主義:人生的意義在于我們如何去建構和解讀。
行動主義:通過具體的行動去追求和創造生命的意義。
第五章:生命哲學的實踐與應用
5.1 生命哲學在個人生活中的落地
倫理生活:以哲學的原則指導日常生活和行為選擇。
心理健康:應用生命哲學的理念來改善心理健康和心理狀態。
5.2 生命哲學的社會貢獻
改善人際關係:透過理解生命的深刻意義來促進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生命哲學鼓勵個人在社会中尋求其角色和責任,以建設更公正和有意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