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1年07月01日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的杰作,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完整中国哲学史。该书不仅奠定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更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寅恪等知名学者对其评价极高,称赞其“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凸显了冯友兰先生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的严谨态度与精确见解。此书的基本架构已经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的重要参考,对于理解中国哲学的演变、流派和思想内涵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无论是哲学研究者,还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丰富的知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不仅是一部学术巨著,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上卷:古代哲学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的定义与功能
哲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哲学能帮助我们提高精神境界,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
中国哲学的特质
中国哲学注重内省,强调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强调和谐与统一。
第二章:先秦儒家
孔子的哲学思想
重视仁、义、礼等道德概念,强调君子之道和社会责任。
提出“仁者爱人”,倡导仁爱的人际关系。
孟子的哲学思想
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养可达到道德完美。
主张仁政,反对暴力统治。
荀子的哲学思想
性恶论,认为人性需要通过教育来约束和改进。
提出礼法并举,规范社会秩序。
第三章:道家哲学
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提倡顺应自然的原则。
无为而治,主张少干预或不干预的管理方式。
庄子的哲学思想
齐物论,认为万物皆一,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下卷:近现代哲学
第四章:汉至唐代的哲学
汉代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将儒学神学化。
谶纬学说流行,儒学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与佛学
玄学探讨有无、本末等抽象问题,脱离实际应用。
佛教传入中国,与道家哲学结合,形成禅宗。
第五章:宋明理学
朱熹的哲学思想
倡导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分。
提出“即物穷理”,强调通过观察事物来明理。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
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动不可分割。
致良知,提出人的良知是内在的道德标准。
第六章:现代中国哲学的变革与发展
新儒家的兴起
梁漱溟的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融合佛教唯识学与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