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新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2023年10月01日
《语言考辨与佛经鉴别》一书由方一新主编,该书从语言角度对“可疑佛经”进行了深入考辨研究。书中总结了国内外学界在此领域的成果与不足,并提出了新的展望。全书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梳理了中古早期汉译佛经的情况。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佛经鉴别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此书对于佛教研究、语言学研究以及文献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佛经,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步。对于对佛经、语言或文献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自汉代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佛经翻译:随着佛教的传入,大量佛经被翻译成汉语,形成独特的汉译佛经文献。
语言考辨的必要性:由于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和误解,导致一些佛经文本存在语言上的问题和争议。
1.2 研究目的
提高佛经研究水平:通过语言考辨,提升对佛经文献的解读能力。
辨别真伪经本:应用语言学方法鉴定佛经的真伪,为佛教研究提供可靠材料。
第二章:语言考辨的基础理论
2.1 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文字记录和传递语言信息,但二者并不总是一一对应。
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汉语的语音、词义关系复杂。
2.2 佛经的语言特点
梵汉双语现象:佛经原文多为梵语,翻译过程中形成的汉语佛经中常夹杂梵文词汇。
佛教术语的创造性:汉语中的佛教术语如“菩萨”、“禅定”等,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第三章:佛经文本的语言问题
3.1 传抄错误
手抄本时代的问题:古代佛经多依赖手抄,易产生字形相近导致的传抄错误。
3.2 翻译歧义
语义的不确定性:汉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导致原文意义在翻译时产生歧义。
3.3 方言差异
不同地区的口音:佛经翻译涉及多种方言,这些口音差异可能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第四章:佛经鉴别的实践应用
4.1 语料库的建立
系统收集与整理:构建佛经语料库,为后续的语言考辨和鉴别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4.2 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版本佛经: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文本中的异常和疑点。
4.3 综合考量
结合历史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历史背景、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考量,进行佛经鉴别。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回顾
理论与方法的梳理:总结了本书在语言考辨和佛经鉴别方面的理论研究。
案例分析的展示: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本书的方法进行佛经鉴别。
5.2 未来研究方向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大规模佛经文本分析和鉴别。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倡导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佛经研究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