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齐格蒙·鲍曼、[瑞士] 彼得·哈夫纳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3年08月06日
《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一书呈现了这位著名社会学家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洞察。在鲍曼看来,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原有的行事方式已失效,而新的方式尚未出现,导致人们普遍感到迷茫与不安。作为《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的作者,鲍曼在此次访谈中进一步探讨了消费主义文化下的新穷人现象,以及现代科技对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他认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社会价值观和个体行为,寻找适应新时代的生存之道。这本书不仅是对鲍曼思想的全面展示,也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鲍曼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个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作者简介
[齐格蒙·鲍曼](https://en.wikipedia.org/wiki/Zygmunt_Bauman):波兰裔英国社会学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重要思想家。
[彼得·哈夫纳](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ter_Hafner):瑞士社会学家,专注于社会学理论与文化研究。
全书概述
第一章:后现代社会的来临
1.1 后现代性的定义
流动的现代性:鲍曼提出,现代性已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变得更加流动和不定型。
去传统化: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被逐渐消解,个体面临更多自由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1.2 现代社会的断裂
知识与权力的分离:在现代社会,知识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阶层或权力集团。
专家系统与信任的缺失:随着信息爆炸,人们对于专家的信任度下降,对于知识的判断更加多元和怀疑。
第二章:流动的生活
2.1 流动性与身份认同
无根性:个体在流动的社会中难以找到稳定的身份认同。
适应性与灵活性:强调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成为新的生活技能。
2.2 消费文化的影响
从拥有到体验:消费文化由物质拥有转向体验和享受,体现了流动性的特征。
瞬间文化:快速消费的时代使得文化的生命周期日益短暂。
第三章:不确定性的挑战
3.1 风险社会的特征
风险常态化:现代社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且不可预测,成为生活的常态。
个体责任增加:个体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自我管理责任,以应对无处不在的风险。
3.2 对确定性的追求与失望
寻求稳定性: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人们渴望稳定和安全感。
失望与适应:但现代社会无法提供绝对的稳定,个体需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
第四章:意义的追寻
4.1 生活意义的困惑
意义危机:在多变的社会中,个体面临生活的意义何在的困惑。
叙事的重要性:人们通过叙述自己的故事来构建和理解生活的意义。
4.2 多元化的价值体系
价值的相对性:后现代社会中,价值的多样性被视为正常现象。
选择的挑战:这种多样化为个体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