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一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3年07月01日
《幸福与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十讲》一书由陈斯一撰写,该书深入剖析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之作《尼各马可伦理学》。通过逐卷逐章的讲解,作者从古希腊文化重视自然、卓越、正义与友爱的视角,全面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和生活的深刻见解。本书不仅揭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即幸福与德性的紧密关联,还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个人的善与社会的和谐。对于寻求生活智慧、探索道德真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贵的指南,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伦理学的目的与起点
1.1 追求幸福的生活
定义幸福:人们普遍认为幸福是好的生活,是所有活动的最终目标。
活动的目的:任何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幸福。
1.2 幸福的性质
完善的活动:幸福是人生完善活动的结果。
实践智慧:幸福需要依赖于实践智慧来指导。
第二章:德性的定义与分类
2.1 德性的本质
中庸之道:德性是在适度的原则下实践的。
品格特质:德性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习惯。
2.2 德性的类型
理智德性:与思维、理解有关的德性。
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相关,通过习惯形成的德性。
第三章:实践智慧与道德直觉
3.1 实践智慧
决策能力:实践智慧是关于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做出最好决策的知识。
道德洞察:它是理解怎样行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能力。
3.2 道德直觉与理性
直觉的作用:在没有完全逻辑推理的情况下,直觉可以引导正确的行为。
理性与情感:实践智慧结合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特点。
第四章:快乐的性质与价值
4.1 快乐与活动
内在价值:快乐是某些活动的内在伴随物。
活动的完善:最高形式的活动(如哲学思考)带来的快乐也是最高级的。
4.2 快乐的层次
质的不同:有高级的快乐和低级的快乐之分。
量的比较:单纯的量并不能决定快乐的品质。
第五章:德性与快乐的关系
5.1 德性的内在价值
德福一致:道德上的优秀自然能够带来生活的幸福。
内在善:德性和智慧是幸福生活的内在善。
5.2 快乐的最大化
适度原则:追求过度的快乐会导致痛苦和不幸福。
平衡的艺术:幸福在于各种善的适度搭配。
第六章至第十章:(因篇幅限制,以下章节概要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