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阿兰·巴迪欧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3年02月01日
《真实幸福的形而上学》是由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撰写的一部简短而深刻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巴迪欧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生动地探讨了哲学生活与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与理解,指出真实幸福并非简单的感官愉悦或物质满足,而是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精神的充实。巴迪欧的论述既富有洞见又极具启发性,引导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真正的幸福所在。这本书对于热爱哲学、追求真实幸福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导言
哲学的任务:重新定义和理解“真实幸福”的概念。
现代社会的问题:消费主义、技术崇拜和虚假的满足导致了对幸福的误解。
本书的布局:通过不同的章节来探索真实幸福的多个维度。
第一章:幸福的幻觉
小节1:现代幸福的误解
消费主义: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带来持久的幸福。
技术崇拜:技术进步并不能解决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
快速的满足:短暂的快感无法替代深层次的精神满足。
小节2:幸福的相对性和虚无主义
幸福的相对性:幸福是主观的,因此难以量化和比较。
虚无主义的结果:对于绝对价值的怀疑导致了对幸福的追求变得空洞和无意义。
第二章:哲学与幸福
小节1:哲学的历史视角
古希腊:哲学家们首先探讨幸福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近代:幸福感被视为自我实现的副产品。
现代:对幸福的追求变得更加个体化和多样化。
小节2:哲学作为生活艺术
哲学的实践:哲学不仅仅是思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智慧的培养:哲学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达到智慧和美德的境界。
第三章:真实幸福的概念
小节1:幸福与德行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的德行伦理学:幸福是通过实践德行来实现的最终目的。
康德的道德律:行为的道德价值决定了其是否能导致真正的幸福。
小节2:超越自我的幸福
利他主义:为他人幸福的追求可以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受。
精神追求:超越物质的追求,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第四章:通往幸福之路
小节1:爱、工作和创造
爱的力量:爱与被爱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的意义:有意义的工作是幸福的源泉之一。
创造的价值:创造性活动为人类提供了独特的幸福体验。
小节2:政治与社会正义
民主政治:公正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幸福。
社会正义: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实现普遍幸福的关键。
哲学的承诺:哲学的任务是引导人们追求真实而非表面的幸福。
未来的展望: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富有创造力的社会,以促进所有人的真实幸福。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