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24年01月01日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修订本)》是汪晖的鲁迅研究代表作,通过对鲁迅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从内在视野呈现了鲁迅深刻的悖论式思想。汪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鲁迅作品中蕴含的反抗绝望的精神力量,以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重要影响。这本书与钱理群、王晓明等人的研究一起,奠定了90年代以来鲁迅研究的新典范,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鲁迅形象。对于想要了解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同时,这本书也是汪晖早期鲁迅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介绍: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性及对其作品的多元解读。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鲁迅及其文学作品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1.2 研究方法与视角
方法论: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分析鲁迅的作品。
视角:以“反抗绝望”为主题线索,解读鲁迅的文学世界。
第二章:鲁迅生平与其时代
2.1 早年生活与教育影响
绍兴背景:鲁迅的家庭传统和地方文化的影响。
教育经历:新式教育与留学经历塑造了鲁迅的世界观。
2.2 成年后的社会活动与文学创作
社会活动:鲁迅如何成为中国文化与思想的引领者。
文学创作:作品与时代的互动,以及其对现实的深刻反映。
第三章:鲁迅的文学思想与批评实践
3.1 文学的功能观
启蒙角色:鲁迅认为文学是唤醒民众的工具。
社会批判:文学作品应揭露社会黑暗,促进社会进步。
3.2 批评方法与实践
现实主义:强调作品需反映真实的社会矛盾。
文本细读:鲁迅如何解剖文学作品,揭示其深层含义。
第四章:鲁迅小说世界的多重主题
4.1 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阿Q与自我认知:通过阿Q形象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狂人与吃人:《狂人日记》中个人对旧文化的反抗。
4.2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故事新编:鲁迅如何处理历史事件以隐喻现实。
《药》与麻木群众:展现民众的冷漠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第五章:鲁迅杂文的犀利笔触
5.1 杂文的战斗性
文体的创新:杂文作为一种直接、有力的思想表达形式。
直面现实:尖锐批判封建残余与现代社会的阴暗面。
5.2 文人责任与社会批评
责任感:鲁迅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注与介入。
批评精神:持续性的社会批评与文化自省。
第六章:结论
6.1 鲁迅的影响力与遗产
文学与思想成就: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思想遗产:鲁迅的思想如何继续影响后世。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研究回顾:本书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未来视野:提出未来研究的新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