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彬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1年12月01日
《祛魅》一书由张洪彬撰写,深入探讨了天人感应、近代科学与晚清宇宙观念的演变。在漫长的传统中国,天、天道及诸神鬼魂等神圣存在一直渗透于国家礼制与日常生活,维持着人们的信仰与敬畏。然而,自民国初年起,这些神圣元素逐渐从中上层社会的公共生活中淡出,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本书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这一祛魅过程与近代科学的传入、宇宙观念的更新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宗教信仰变迁的研究著作,更是理解晚清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重要参考。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关键点:
张洪彬对“祛魅”(disenchantment)概念的介绍和界定。
近代科学对中国传统宇宙观念的影响。
研究目的与问题:探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传统与现代、迷信与科学之间进行思考和选择。
第二章:中国传统宇宙观与天人感应
关键点:
传统中国的宇宙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理论。
天人感应:自然灾变与社会政治秩序的联系。
儒学经学中的天道与人道关系。
小节:
道家与儒家对宇宙本原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和实践。
阴阳五行学说如何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
宇宙间的万物相互作用与转化。
自然现象的政治隐喻和对帝王德行的象征意义。
历法、祭祀与皇权的关联。
第三章:近代科学的传入与挑战
关键点:
传教士和早期中国科学家对西方科学的引入。
科学方法、自然定律与中国传统宇宙观的冲突。
晚清时期科学与迷信的辩论。
小节:
传教士的科学传播活动。
中国人留学海外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技术。
经典力学、天文学等新知识的接受与传播。
科学方法与实验精神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发。
科学被用来反驳中国传统宇宙观的论证。
“西学中源”说与坚持传统观念的尝试。
第四章:晚清宇宙观念的变迁与反思
关键点:
晚清知识分子对于传统与现代科学宇宙观的融合与创新。
祛魅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长远影响。
现代科学普及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小节:
知识分子如何在新旧观念间寻找平衡点。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科学观。
现代科学知识在推动国家现代化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在中国的推广与实践。
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尝试。
科学话语下的中国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