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年10月31日
《情理与正义》是著名经济学家、跨学科教育家汪丁丁教授的著作,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的伦理学原理。书中通过剖析群乐与独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等核心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作者挑战了传统观念,提出了自由与痛苦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社会转型期伦理问题的全面解读,也是一部引导读者反思自身价值观、追求真正幸福的启迪之作。通过汪丁丁教授的独特视角和深入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伦理困境,并探寻出适合自己的生活哲学。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背景介绍
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伦理学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伦理学对于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
探究伦理学原理:分析转型期中国社会中适用的伦理学原则。
理论应用:提出这些伦理原则如何应用于实际的社会问题。
第二章:情理之间
2.1 情与理的定义
情:情感、直觉和个人经验。
理:理性、逻辑和普遍性原则。
2.2 情与理的辩证关系
相互作用:情感影响理性决策,理性的反思也塑造情感。
平衡状态:理想情况下,情与理应和谐共存,指导人的行为。
2.3 情理在转型期的表现
情感的价值: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情感提供了归属感和稳定感。
理性的作用:面对复杂问题时,需要理性分析和判断。
第三章:正义的多维理解
3.1 正义的基本概念
公平与公正:正义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对待每个人的公正。
权利与义务:正义涉及个人的权利和社会成员间的义务关系。
3.2 正义的多元解读
古典正义:基于德性和智慧的传统理解。
现代正义:强调法律和社会契约的公平正义。
3.3 转型期的正义挑战
社会不平等: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现象。
价值多元化:不同价值观念冲突中的正义寻求。
第四章:情理与正义的统合
4.1 情理与正义的关系
内在联系:情感可以为正义提供道德动力,理性则是实现正义的工具。
相互补充:情感和理性的结合有助于达到更为全面的正义。
4.2 情理正义的实践应用
法律制定与实施:法律的正义应与人们的情感相符合,以增强法律的接受度。
社会制度改革:考虑情感因素,使得改革措施更加人性化。
4.3 结语
和谐社会:通过情理与正义的结合,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并重,不断推动社会伦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