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20年07月01日
《回忆、梦、思考》是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自传体著作,成书于他81岁高龄之时。书中,荣格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详细回顾了自己的一生。通过与朋友兼同事阿妮拉•贾菲的深入交流,荣格委托她将他们的对话整理成文字,从而留下了这部珍贵的自传。在书中,荣格不仅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还深入探讨了心理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展现了他对心理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此外,荣格还谈到了自己的梦境和思考,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心灵世界。这部自传不仅是对荣格个人生涯的全面回顾,也是一部了解荣格心理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童年与青少年时期
1.1 早年生活的影响
父母的影响:父亲是牧师,母亲有文学修养,二者对立的人格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孤独感:童年的孤独体验促使他内省和探索内心世界。
1.2 学校教育与大学生活
教育与宗教冲突:在学校中,科学与宗教信仰的矛盾引起了他对世界本质的疑问。
医学兴趣:对解剖学和生物学的兴趣为他后来转向精神病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精神病学研究的开端
2.1 作为精神病学家的早期经历
案例一:一位女性患者的精神分裂症案例,荣格尝试通过分析她的梦境来治疗。
案例二:一位患有无意识心理问题的年轻女孩,荣格的干预使她恢复了正常生活。
2.2 与弗洛伊德的相遇
理论共鸣:荣格与弗洛伊德在梦的象征及无意识理论上找到共鸣。
理论分歧:关于无意识的本质以及精神分析的方法,两人逐渐产生了分歧。
第三章:发展与探索分析心理学
3.1 分析心理学的诞生
概念提出:荣格提出了“心灵的整体性”,强调自我、个体化过程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荣格发展了沙盘游戏作为治疗的辅助工具。
3.2 个体化与集体无意识
个体化过程:描述了个人如何通过与内在的自我相遇而成长和发展。
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存在于同一物种的生物之间共享的无意识经验。
3.3 心理类型与原型理论
心理四分法:荣格区分了四种心理功能——思考、感觉、直觉和实感,并提出了内向与外向两种态度类型。
原型概念:探讨了人类无意识中普遍存在的象征和图像,如母亲原型、英雄原型等。
第四章:后期思考与影响
4.1 对科学心理学的批判
局限性:指出传统科学方法在解释复杂的人类心理现象时的局限性。
现象学的视角:强调直接观察和体验个体心理现象的重要性。
4.2 灵性心理学的发展
宗教与心理学的关联:认为宗教体验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炼金术与心理学:从历史文献中汲取灵感,探讨炼金术中的心灵转化象征的心理含义。
4.3 遗产与评价
理论影响:荣格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心理咨询、精神病学和宗教研究等领域。
个人遗产:荣格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和描述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