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0年05月01日
《走出唯一真理观》是陈嘉映2007至2018年的自选文集,继其著作《何为良好生活》之后的新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在我们这个充满危机与纷争的时代,哲学应如何协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陈嘉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挑战了“唯一真理”的观念,提出了多元、开放和包容的哲学观点。他强调认真思考,并把这些思考以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以此召唤更多爱思考的人一同加入这场智慧的探索。这本书不仅是对当代哲学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思考、启迪心智的佳作。通过阅读《走出唯一真理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唯一的真理
1.1 真理与唯一性
真理的相对主义:认为不存在唯一真理,真理随文化和历史情境变化。
绝对主义的反驳:尝试证明存在普遍适用的唯一真理,但在多元文化和科学革命中遭遇挑战。
视角主义:强调从不同的视角理解世界。
1.2 现代性的挑战
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冲击:科学的成功使得人们相信存在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真理。
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理性成为发现和确认真理的途径。
后现代哲学的反省:对现代性和理性主义提出质疑,主张多元和相对的视角。
第二章:观念的多样性
2.1 真理观的演变
古典时期的真理观念:真理与宇宙秩序相符合。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分野:分别强调感官经验和先验理性在发现真理中的作用。
语言哲学的转向:关注语言在真理概念形成中的影响。
2.2 真理的多元性
宗教真理观:宗教多元论认为不同宗教传统中存在各自的真理。
哲学真理观:哲学中的解构主义和分析哲学各有其对真理的不同解读。
常识与科学:常识真理和科学真理之间的张力。
第三章:走出唯一真理观
3.1 承认未知
可错论:认识到知识和真理都是可错的。
科学的不确定性:科学理论的更迭显示了真理的可修正性。
认识论的谦逊:保持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观点和证据。
3.2 多元视角的价值
视角的互补性:不同视角提供了看待问题的多维度理解。
共识与异议:在多元视角中寻找共识,同时尊重异议。
跨学科研究:鼓励跨学科交流,以促进知识的深入和创新。
第四章:真理的实践性
4.1 真理与生活
真理的非理论性质:真理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之中,也体现在生活实践中。
知行合一:知识和行动不可分割,真理应当指导实践。
伦理与责任:对真理的追求应当与伦理原则相结合。
4.2 真理的对话与共享
沟通与交流: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扩展和理解真理。
社会建构主义:真理是社会实践的结果,而非个体内在的认知状态。
知识的公共性:知识应该是共享而非私有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