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宫崎法子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19年08月01日
《中国绘画的深意》摘要: 本书是由日本汉学家宫崎法子撰写的一部深入解读中国绘画精髓的经典之作。宫崎法子聚焦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这两大重要类别,通过探究它们的兴衰史,揭示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层意涵。书中图文并茂,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引领读者走进中国绘画的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够领略中国绘画的博大精深,更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无论是对于艺术爱好者还是文化研究者,本书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中国绘画的本质
1.1 绘画与文学、书法的关系
同源异流:三者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根基。
书画同源:指出文字与图画在起源时的相似性,书法被视为绘画的姊妹艺术。
文画相生:文学作品常以绘画为题材,反之亦然。
1.2 中国绘画的基本性质
非具象性:不追求形象的逼真再现,而是注重表现内在意境与情感。
多义性与模糊性:画作往往有多重解读,给观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二章:中国绘画的主题与寓意
2.1 山水画的寓意
自然与人文:山水画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政治与哲思:山水画也常被用作政治理念和社会秩序的隐喻。
2.2 花鸟画的象征意义
富贵与吉祥:牡丹等花卉常代表富贵和繁荣。
高洁与坚贞:竹子等植物象征君子的品格。
第三章:中国绘画的发展史
3.1 唐代绘画的特点
灿烂与开放:艺术风格多元,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诗意山水:王维等人开创了诗画结合的绘画风格。
3.2 宋代绘画的创新
精细与雅致:出现了大量工笔画,追求细节的完美和整体的和谐。
文人画运动:苏轼倡导的文人画,强调个性表达与精神内涵。
3.3 元明清绘画的演变
多样性与流派:出现了各种绘画流派,如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弘仁)的独创性表现。
商业化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越来越多地受到商业化和市场的影响。
第四章:中国绘画的鉴赏与收藏
4.1 传统鉴赏方法
气韵生动:评价画作时,最看重的是画面散发出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质。
笔墨意境:笔法、墨色与构图的结合体现了画家的功底和情感。
4.2 现代收藏趋势
全球化视野: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绘画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增强。
科技与保护: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绘画的保存和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