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莫里斯·梅洛-庞蒂 / 商务印书馆 / 2019年04月01日
《电影与新心理学》是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的重要著作,体现了其独特的电影美学观点。在这本书中,梅洛-庞蒂以新心理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电影艺术的内在机制和表现力。他认为电影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能够触及人类深层心理的经验。通过电影,观众可以体验到一种独特的、超越日常生活的感知方式。梅洛-庞蒂进一步指出,电影通过其特有的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能够揭示出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本书对于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和魅力,以及电影与心理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不仅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新心理学的介绍
1.1 心理学的演变
行为主义: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而非内在心理状态。
认知革命:转向研究思维、知觉和其他内部过程。
现象学:关注体验的主观质性,如梅洛-庞蒂的哲学探讨。
1.2 电影与心理学的交汇
电影作为艺术:提供独特的视觉和叙事体验。
电影心理学:研究观众观影时的心理反应。
电影哲学:探索电影在反映和塑造人类意识中的作用。
第二章:电影与感知
2.1 电影与视觉知觉
视觉暂留:解释电影连续运动的错觉。
深度知觉:电影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创造立体感。
运动知觉:探讨电影中的动作表现和影响机制。
2.2 观影体验的心理学
注意力:观众如何集中注意力在电影情节上。
记忆与想象:观影过程中的记忆唤醒和想象力激活。
情感共鸣:电影情绪如何影响观众的心理状态。
第三章:电影与语言
3.1 电影叙述的语言特征
镜头语言:特写、长镜头等视觉语汇的意义。
剪辑节奏:影响故事的叙述进程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音乐与声音设计:作为叙述不可或缺的元素。
3.2 电影与意义的生成
符号学:分析电影中的象征和隐喻。
叙事结构:揭示电影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意识形态批评:探讨电影传达的社会和文化观念。
第四章:主体的银幕呈现
4.1 自我与角色的关系
认同机制:观众如何与电影角色建立情感联系。
角色扮演:演员表演中的自我与角色转换问题。
4.2 银幕上的主体性表达
第一人称视角: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主观体验。
主观镜头: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
存在主义表达:探讨电影中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第五章:电影与时间
5.1 时间在电影中的表现
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不同的时间处理方式对观众的影响。
时间错觉与节奏:如何通过剪辑创造时间流逝的错觉。
5.2 电影与记忆
闪回与闪前:对过去和未来的描绘如何影响观众的理解。
创伤与救赎:影片中时间流动如何象征心灵的创伤与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