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W.J.T.米歇尔、[美]马克·B.N.汉森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19年01月01日
《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摘要: 本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参考书,由W.J.T.米歇尔和马克·B.N.汉森共同撰写,于2010年首次出版。该书对媒介研究这一新兴综合领域进行了生动、有活力的探讨,为读者阐明了该领域的关键概念。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媒介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相关术语和批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媒介现象。本书不仅适合媒介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阅读,也适合对媒介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将成为您不可或缺的媒介研究参考书。通过阅读本书,您将拓宽视野,增强对媒介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媒介研究导论
1.1 媒介研究的定义与范围
定义:媒介研究关注于媒介如何影响社会、文化及个体。
范围:涵盖了大众传媒、数字媒体、广告、新闻、娱乐等。
1.2 媒介理论的发展
早期理论:强调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和影响。
现代理论:引入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后结构主义视角。
1.3 媒介研究的跨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理论。
实践应用:涉及政策制定、媒体制作和受众分析。
第二章:媒介文本与再现
2.1 文本的概念
定义:指任何由媒介传递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
多义性:同一文本可能有多重解读。
2.2 表征与意识形态
表征:媒介文本如何表现世界和观念。
意识形态: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信念和价值。
2.3 互文性与超文本
互文性:文本之间的相互引用和对话。
超文本:超出传统线性文本结构的链接文本。
第三章:媒介技术与社会变迁
3.1 技术决定论
观点:技术进步是社会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批判:忽略了技术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3.2 社会建构主义
观点:技术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利益。
实证研究:展示技术如何被各种社会力量所塑造。
3.3 媒介融合与数字化转型
定义:不同媒介形式和技术平台的融合。
影响: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
第四章:媒介受众与文化权力
4.1 受众理论的三种模式
传输模式:媒介直接传递信息给被动的受众。
使用与满足模式:受众主动选择媒介以满足其需求。
参与文化模式:受众在媒介消费中积极参与和创造。
4.2 媒体权力的批判分析
议程设置:媒体如何影响公众议题的关注。
框架理论:媒体如何通过特定视角呈现新闻事件。
4.3 文化抵抗与亚文化
抵抗:受众可能通过特定的媒体使用方式来抵制主导文化。
亚文化: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有独特的价值观和媒体偏好。
第五章:媒介研究与批判思维
5.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能力:理性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态度:开放、好奇、不断追寻真相的立场。
5.2 跨文化研究的方法
文化偏见:意识到并克服研究中的文化偏见。
全球视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媒介现象。
5.3 媒介伦理与责任
伦理问题:探讨媒介实践中的道德冲突和责任。
公共领域:媒介应该如何为公共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