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马克·格林格拉斯 / 中信出版社 / 2018年12月20日
《企鹅欧洲史·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一书由英国历史学家马克·格林格拉斯撰写,深入剖析了欧洲从中世纪基督教大同世界到现代地理实体转变的历程。在短短一个多世纪内,欧洲经历了宗教改革、政治动荡、民族国家兴起等一系列巨变,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宗教和文化格局,更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在巨变中所经历的信仰、权力和身份的重新塑造。对于理解现代欧洲的形成以及全球历史的演进,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宗教改革的序幕
1.1 十字架下的问题
教会的腐败:教会内部腐败严重,教职买卖、赎罪券滥用等现象普遍。
信仰的困惑:普通信徒对于教义和实践存在诸多疑问,信仰流于表面。
改革的呼声:神学家和知识分子提出对教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1.2 马丁·路德的挑战
九十五条论纲: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发布论纲,质疑赎罪券的合法性。
改革的扩散:路德的观点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宗教讨论。
与罗马决裂:路德最终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标志着宗教改革的正式开启。
第二章:新教的诞生与发展
2.1 新教的核心理念
圣经至上:新教徒主张圣经是宗教实践的唯一权威。
因信称义:强调个人信仰直接导致救赎,而非通过教会仪式。
教会自主:各个教会应有自主权,不受中央教务机构的控制。
2.2 多元化的改革派别
路德宗:坚持路德的教义,强调教会与国家的合作。
加尔文宗:加尔文的预定论影响了其教义,认为上帝预先决定了人的命运。
英国的圣公会:结合天主教和新教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英国宗教体系。
第三章:天主教的改革与反击
3.1天主教内部的净化
反宗教改革:天主教发起的改革运动,力图根除教会的腐败。
耶稣会:依纳爵·罗耀拉创立的耶稣会,致力于传播教义和保护教会利益。
特伦特会议:此会议确定了天主教的教义和纪律,为反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3.2 对抗新教的策略
教育与宣传:加强神学和宗教教育,以及通过印刷品宣传天主教的教义。
政治联盟:与欧洲君主结盟,通过政治手段压制新教势力。
军事冲突:在某些地区,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冲突演变成为武装斗争。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涉及多数欧洲国家的大规模宗教战争。
第四章:宗教战争与社会动荡
4.1 欧洲的宗教战争
法国的内战:在法国境内,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多次冲突。
荷兰的独立战争:北部七省联合反抗西班牙的统治和天主教压力。
4.2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信仰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宗教信仰成为身份的标志,影响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
艺术与文化变迁:宗教改革影响了艺术创作的主题和风格,如巴洛克艺术的兴起。
教育与科学的变化:教育改革与科学探究受到宗教争议的直接影响。
第五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宗教和平的尝试
5.1 和约的背景与意义
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三十年战争的停战协议。
宗教多元化的认可:该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原则,并部分承认了宗教选择的多样性。
国际关系的重塑:建立了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际关系架构。
5.2 宗教宽容与不宽容的拉锯
宗教自由与国家统治:和约虽提倡宗教宽容,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限制。
持续的对立与冲突:即便在和约之后,宗教问题仍是引发国内外紧张关系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