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亨利·柏格森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2018年07月01日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重要著作,主要探讨了道德与宗教存在的依据和性质。柏格森认为,道德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社会的压力和习惯,另一方面则是人类内在的直觉和意识。他强调了道德行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内心的自愿和选择,而不是被外界规则所限制。同时,柏格森也对宗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宗教是人类对于无限和超越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通过对于道德和宗教的探讨,揭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次结构和价值取向,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书不仅是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了解柏格森思想和社会问题见解的重要途径。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部分:道德的来源
第一章:静态的道德
导言:柏格森首先区分了静态道德和动态道德的概念。
稳定社会的需求:社会的稳定性要求个体对规范的一致性遵循,形成了一种机械的、固化的道德。
传统与权威:在这种道德体系中,传统和权威的力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个体倾向于模仿他人行为,以融入社会群体。
第二章:道德义务
义务感的产生: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逐渐产生了对道德义务的感知。
理智在道德中的作用:理智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道德规范,但对道德的直观理解则来源于本能。
道德规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道德规范既有普遍适用的基础,又需要根据特定情境灵活变通。
第三章:静态道德的局限性
规范与现实的冲突:静态道德无法充分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道德问题。
进步的障碍:过度的规范主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第二部分:宗教的来源
第四章:宗教与道德的关联
宗教的起源:宗教起源于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宗教的情感基础:宗教情感是人类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时的自然反应。
宗教与道德的互动:宗教信仰强化了道德规范,而道德实践也为宗教提供了实证。
第五章:神性的概念
多神论与一神论的演化:从多元神祇到单一神圣存在的信仰转变反映了人类精神的深化。
神性的抽象与人格化:神性从具体可感的形象逐渐抽象为一种超越的存在。
第六章:宗教与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为社会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柱。
宗教改革与现代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宗教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适应。
第七章:走向新的宗教精神
科学与宗教的和解:科学提供了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而宗教提供的是价值和意义。
宗教的未来:柏格森认为未来的宗教将是更包容、更符合现代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