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7年01月15日
《实践理论大纲》一书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撰写,是他对人、社会与文化理论的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布尔迪厄运用其在50年代阿尔及利亚的田野调查材料,深刻剖析了当地居民的婚姻策略、仪式行为以及神话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核心问题。通过这些分析,布尔迪厄揭示了实践理论在理解社会文化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关联。该书对于理解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化的力量。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实践的逻辑
1.1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定义:行动者根据自身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在特定场域中进行的具有目的性和策略性的行为。
实践的与理论的区分:实践是行动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即时反应和策略性选择,而非遵循固定的理论知识。
1.2 惯习与习惯
惯习:行动者的内在化知识体系,包含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倾向,是社会结构在人内心的反映。
习惯:行为的自动化模式,惯习的具体表现,通过重复实践得以巩固。
1.3 资本与场域
资本:行动者在社会空间中占据位置的资源集合,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
场域:由行动者的资本结构和关系构成的动态社会空间,如艺术场域、教育场域等。
第二章:场域的建构和解构
2.1 场域的生成
场域的起源:由不同的资本持有者争夺有利位置的社会斗争形成。
资本的累积:行动者在场域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和交换中累积资本。
2.2 场域的结构
位置的占据:行动者依据自身资本在场域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和角色。
关系的构建:行动者之间基于资本的多重不对称关系网。
2.3 场域的变化
资本的转换:一种类型的资本可以转换为另一种类型,影响场域的力量平衡。
场域的重构:重大资本变动或外部因素导致场域内部的重新排列。
第三章:实践的策略
3.1 实践的技艺
策略性思维:行动者面对不确定性和限制时,如何做出有目的的选择。
即兴创造:在行动中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情境的变化。
3.2 权力与策略
权力的行使:场域内部的权力运作,如何在不对等的关系中维持或增强地位。
符号斗争:利用象征性的资本和符号进行斗争,获取合法性和认同。
3.3 实践的逻辑与实践感的培养
时间感:行动者对行动节奏和步骤的感知。
空间感:对行动所处环境的理解和判断。
实践感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高对实践逻辑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