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年05月01日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先生的一部回忆录,详细记录了他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德国留学期间的经历与感悟。书中不仅展现了作者与众多德国学者、友人的交往,更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德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季羡林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点滴,包括对德国社会、文化、教育的深入观察与思考。这本书不仅是对个人留学生涯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跨文化思考。通过阅读《留德十年》,读者可以感受到季羡林先生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博学与睿智,同时也能对中德文化交流的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留学热
1.1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环境
**背景**: 1930s-1940s,中国处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
**留学政策**: 尽管国力衰弱,政府仍支持有才华的学生留学。
**留学目的**: 学习先进技术,回国后建设国家。
1.2 季羡林的留学动机与准备
**动机**: 季羡林对于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德国文化情有独钟。
**准备**: 通过考试获得公派留学资格,积极学习德语。
第二章:初到德国
2.1 哥廷根第一印象
**城市建筑**: 古老与现代的结合,历史气息浓厚。
**学习环境**: 哥廷根大学是世界知名学府,学习氛围浓厚。
2.2 德国的生活方式
**居住**: 学生宿舍条件简朴,与德国同学共同生活。
**饮食**: 开始时适应困难,逐渐习惯并欣赏德国料理。
第三章:学术研究启程
3.1 选专业与导师
**决策**: 选择印度学为主修,因个人兴趣与国际学术界的评价。
**导师**: 遇到了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对季羡林的研究有重大影响。
3.2 学术论文的撰写与挑战
**写作过程**: 深入研究,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发表成果**: 学术成果得到认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章:战争中的生活
4.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影响**: 学习和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心态**: 季羡林保持乐观,坚信和平终将到来。
4.2 生活方式的调整
**经济**: 物资短缺,生活节俭。
**社交**: 与国内外朋友的交流成为生活的亮点。
第五章:思想转变与文化交融
5.1 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文化冲击**: 初到德国时的好奇与困惑。
**文化认同**: 通过学习和体验,逐渐理解和接纳西方文化。
5.2 东西方文化比较
**相似之处**: 人类文明的共通之点。
**差异之点**: 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特征。
第六章:回归祖国
6.1 战争结束后的新局面
**重建**: 战后的德国开始重建,学术氛围恢复。
**选择**: 面临留在德国还是回国的抉择。
6.2 归国后的学术贡献
**贡献**: 将德国的学术精神和方法带回中国,促进国内学术界的发展。
**反思**: 对留德十年的经历进行总结,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