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堃(C. K. Yang)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6年11月01日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由杨庆堃所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本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深入的功能分析,探讨了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其历史因素的关联。杨庆堃作为对中国宗教进行功能分析的第一人,通过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该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宗教的窗口。无论是对于宗教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本书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著作,值得一读再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宗教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介绍: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多样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转变。
研究目的:分析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和功能,以及其与历史变迁的关联。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方法阐述:采用比较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
研究范围:涵盖了中国社会中主要宗教形式,如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
第二章:中国宗教的历史发展
2.1 古代宗教的起源与演变
上古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形成。
周代宗教:儒家思想与礼仪制度的建立。
秦汉以后的宗教:多元宗教并存,道教与佛教的兴起。
2.2 近现代宗教的变迁
明清时期:宗教活动的民间化和世俗化趋势。
近代变革:西方宗教传入与中国传统宗教的现代转型。
第三章:宗教与社会结构
3.1 宗教与社会阶层
士人阶层:儒学与宗教信仰的结合。
庶民阶层: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3.2 宗教与民间组织
庙会与祭祀活动:社区认同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宗教团体:慈善、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第四章:宗教与文化习俗
4.1 宗教仪式与节日庆典
仪式意义:表达信仰、强化社会规范。
节日庆典:宗教与民俗文化的交融。
4.2 宗教艺术与文学
佛教艺术:雕塑、壁画、诗歌等影响深远。
道教文学:神仙传说的流传与道教教义的普及。
第五章:当代中国的宗教变迁
5.1 改革开放后的宗教复苏
宗教政策的调整:从限制到管理再到鼓励合法宗教活动的转变。
宗教活动的增长:寺庙重建、信徒增加、宗教教育的复兴。
5.2 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挑战
科学与教育的普及:对迷信观念的质疑与反思。
全球化的影响:宗教交流与外来宗教的影响。
宗教的社会功能:提供精神寄托、增进社会凝聚力、传承文化。
历史因素的考察: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规律及对未来可能的影响。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