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谷行人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5年08月01日
《哲学的起源》一书由柄谷行人撰写,他在其中深化了在《世界史的构造》里提出的独特视角。柄谷行人从交换样式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不仅在交换样式A、B、C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交换样式D的存在,还深入探讨了这一新样式对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书中透过交换样式的镜头,揭示了哲学思想与社会历史进程的交织关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哲学的框架。通过柄谷行人的精辟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哲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不同交换样式下的演变过程。这本书不仅是对哲学史的重新解读,也是对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贡献。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哲学的起源与终结
1.1 哲学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特别是雅典,是对真理的探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神话的区别:哲学提供不依赖神话的世界观,用理性的逻辑来解释世界。
1.2 苏格拉底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方法: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现真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智慧的爱。
1.3 哲学的终结与现代性
尼采与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性标志着哲学的终结。
哲学的转型:哲学由传统的形而上学转向认识论和现代哲学的自我反思。
第二章:哲学的方法与问题
2.1 分析哲学的方法
语言分析:通过分析语言澄清概念,揭示思想的逻辑结构。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应该排除形而上学,专注于经验科学的逻辑基础。
2.2 存在主义的问题
人的存在意义:强调个体生存的孤独和无助,探讨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自由与责任:认为人是自由的,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
第三章: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
3.1 正义与社会契约
公平正义:不同的社会契约理论尝试解释如何实现公正和平等。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对正义的理解存在不同的立场,如权利优先还是社群利益优先。
3.2 国家与民主
国家起源的理想型:从契约论到暴力起源,讨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民主的价值与限制:讨论民主制度的优点和可能的缺陷。
第四章:认识论与知识论
4.1 认识的可能性与界限
怀疑论的挑战:对人类能否获得真知的怀疑。
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先验条件的概念,探讨人类认知的可能范围和极限。
4.2 真理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践中的行为准则。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取决于其实际效果和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