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天祥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7年04月01日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一书由麻天祥所著,修订版依旧保留了十年前初版的基本观点和总体内容。本书并非单纯的禅宗史或禅宗思想史,而是将禅宗思想置于整个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探讨了禅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研究禅宗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影响,本书揭示了禅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展示了禅宗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对于对禅宗、中国文化以及宗教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禅宗思想的精髓,还能够启发读者对于中国文化和宗教思想的更深层次思考。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禅宗思想的起源与早期传播
1.1 印度禅学的影响
背景介绍:印度传统禅学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后世禅宗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核心理念:通过冥想达到精神解脱,超越生死轮回。
1.2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变革
佛教传播:佛教自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经历了初期的依附道教、魏晋时期的格义佛教等阶段。
六祖革命:慧能提出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理念,标志着中国禅宗的真正形成。
第二章:禅宗的分流与发展
2.1 五家七宗的形成
曹洞宗:强调寂静的体用圆融。
临济宗:倡导公案参悟,机锋棒喝。
潙仰宗:注重圆相教学。
法眼宗:以心传心的教外别传。
云门宗:提出“三关”教义,强调语言的局限性。
2.2 宗派间的思想交流
互动融合:虽然各宗有自己的特色,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从未停止。
共同点:均致力于禅修实践,追求心灵的觉醒和解脱。
第三章:禅宗与理学宋学的交融
3.1 禅宗与理学的互动
思想渗透:宋代以后,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统概念:禅宗的“道”与理学的“道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话与交融。
3.2 禅宗对宋学的贡献
人性论:禅宗的自性论促进了宋学人性论的深化。
方法论:禅宗的直觉主义思维方式对宋代理学家的方法论有所启发。
第四章:禅宗的现代转型与展望
4.1 现代社会与禅宗文化
现代社会的问题:快节奏生活和科技发展给现代人的心灵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困惑。
禅宗的文化价值:禅宗的非理性、直觉主义和修行实践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心灵救治的可能途径。
4.2 禅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视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禅宗思想可能会与其他宗教和文化进一步交融。
现代化传播:利用现代科技和媒体手段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