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本克己 編輯委員、菅野博史 編輯協力、冲本克己、菅野博史 / 法鼓文化 / 2016年08月01日
《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一書由中國I南北朝時期的沖本克己編輯委員和菅野博史編輯協力共同完成。該書主要探討了佛教從印度東傳至中國的過程,以及其在中國的本土化演變。書中強調了佛教思想的普遍性、佛教徒的弘法精神,以及佛教國家在推廣佛教過程中的政治和文化意圖。特別關注了中國佛教的豐富內涵和獨特發展,揭示了佛教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過程中的變化與創新。此書對於理解佛教在亞洲的傳播歷程,特別是其在中國的影響和本土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注意:上述摘要中的“沖本克己”和“菅野博史”可能為編輯團隊成員的姓名,但在原文中出現了重複和不一致的情況,因此在摘要中保留了這種表述,但讀者在實際參考時應注意核實相關信息。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东传的背景与过程
1.1 佛教起源与早期发展
**关键点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关键点2**: 佛陀的教义主要围绕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展开。
**关键点3**: 佛教在印度发展了大约一千年后,开始向外传播。
1.2 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
**关键点1**: 佛教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的陆路和海路传入中国。
**关键点2**: 最早的佛经翻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2.1 北朝的佛教发展
**关键点1**: 北朝佛教受到北魏政权的推崇和支持。
**关键点2**: 北魏时期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石窟,如云冈、龙门等。
2.2 南朝的佛教繁荣
**关键点1**: 南朝佛教以文人、士大夫为主要受众。
**关键点2**: 梁武帝时期达到顶峰,推动了一系列佛教活动,如讲经、放生等。
第三章: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3.1 教义和经典的本土化
**关键点1**: 僧侣们为了适应中国文化,对佛教教义进行了本土化的解释。
**关键点2**: 大量佛经被翻译成汉语,并形成不同的译经流派。
3.2 佛教艺术与文化的融合
**关键点1**: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影响显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风格。
**关键点2**: 佛教与道教、儒家等中国本土思想发生交流与融合。
3.3 中国佛教宗派的兴起
**关键点1**: 从隋唐时期开始,中国佛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宗派,如禅宗、净土宗等。
**关键点汇总**: 全书总结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景象以及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