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 / 东方出版社 / 2014年06月01日
《电影政治》是王小鲁多年的影评文章的精华集结,通过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电影的内涵与外延。本书超越了传统影评的范畴,巧妙地将哲学、政治学的思考融入其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为广阔且深邃的电影世界。王小鲁凭借丰富的知识背景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评论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更探讨了电影背后的社会、政治等深层次问题。对于热爱电影、关注社会政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思想与视觉的双重盛宴,既能够欣赏到电影的魅力,又能够启迪思维,引人深思。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电影与政治的关系
1.1 电影作为政治工具
宣传工具:历史上政府利用电影进行意识形态宣传。
影响力媒介:电影对社会观念、公众意见有显著影响。
1.2 电影的政治属性
艺术表达:电影通过艺术手法表达政治观点。
审查与反审查:电影中的政治内容与审查制度的博弈。
第二章:政治电影的历史演变
2.1 早期的政治电影
苏联蒙太奇学派:如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通过电影进行革命宣传。
德国表现主义:如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通过象征和隐喻探讨政治主题。
2.2 当代政治电影
新浪潮与政治觉醒: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对政治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与多元声音:如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揭示政治阴谋论。
第三章:政治电影的主题与类型
3.1 革命与反抗
反抗权威:电影中的角色对抗不公正政权。
社会运动:呈现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政治运动。
3.2 政治讽刺与黑色幽默
讽刺现实:用幽默手法批评时事和政治人物。
荒诞叙事:通过荒诞的情节反映政治荒谬性。
第四章:电影审查制度与政治干预
4.1 电影审查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审查:为了维护社会道德和政治稳定而设立。
审查制度的变迁:随时间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调整。
4.2 政治干预下的电影创作
自我审查:为避免政治风险而采取的内部审查。
艺术与政治的角力:电影人在创作自由与政治压力之间寻求平衡。
第五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电影政治
5.1 全球政治与跨国电影
文化帝国主义:西方电影在全球的传播和影响。
本土电影的抵抗:各国电影人如何通过电影叙述自己的政治和文化故事。
5.2 新媒体与电影政治的新形式
网络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力量对比:新媒体如何改变电影的分发和观影模式。
社交媒体与政治动员:电影中政治议题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