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奴 / 商务印书馆 / 2009年08月01日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最具影响力的法经之一,成书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该书以印度教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摩奴为名,由婆罗门教僧侣根据吠陀经典与历来的习惯法编纂而成。法典内容广泛,涉及宗教、道德、法律等多个领域,为古印度社会提供了行为规范和法律准则。尽管《摩奴法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它在古印度社会的法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来的印度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该法典还反映了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种姓制度,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资料。至今,《摩奴法典》仍是研究古印度法律、宗教和社会的重要文献。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创造和宇宙观
1.1 创造的过程
神梵天创造了世界和人类。
人类是按照神的形象创造的。
1.2 宇宙秩序
世界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首陀罗(劳动者)。
每个种姓有其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第二章:宗教义务和行为准则
2.1 五大祭祀
描述了五种每日应行的祭祀活动。
2.2 十项美德
列出了十项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如不伤害生命、说实话等。
第三章:法律与社会责任
3.1 个人行为规则
规定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如饮食、衣着等。
3.2 社会义务
详细说明了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包括对父母、师长等的尊敬。
第四章:民法与刑法
4.1 婚姻法
规定了结婚的条件、离婚程序和继承法等。
4.2 刑事责任
描述了不同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惩罚。
第五章:赎罪和净化
5.1 净化仪式
详细说明了污染和净化的仪式和过程。
5.2 忏悔和赎罪
提供了犯下罪过后如何进行忏悔和赎罪的方法。
第六章:最后的审判和轮回
6.1 最后的审判
描述了人死后面临的审判过程。
6.2 轮回转世
阐述了灵魂如何根据其在世的行为选择来世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