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卡尔·齐默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5年07月01日
《万物身刻》是一本极具创意和个性的书籍,由美国作家卡尔·齐默撰写。本书介绍了那些热爱科学且充满艺术气息的人们,他们选择将喜爱的科学元素刻画在自己身上,表达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这些图案包括DNA双螺旋结构、质能方程等,既具有科学意义,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书中描绘了这一群体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阅读《万物身刻》,不仅能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这群独特的人群,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身体艺术传递对科学的热爱和信仰。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作者简介
[美]卡尔·齐默: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的作品《进化论》曾入围普利策奖。
第一章:生命科学的诞生
1.1 科学革命的序幕
科学方法的确立: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探寻自然界的规律。
日心说的挑战: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地心说,标志着现代天文学的开始。
解剖学的发展:安德烈亚斯·维萨里乌斯通过解剖人体,推动了人体解剖学的发展。
1.2 生物学的独立宣言
细胞理论的提出:细胞的发现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本单位。
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达尔文与进化论:《物种起源》的发表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的兴起
2.1 DNA的秘密
DNA的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载体。
中心法则的提出: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
2.2 生命的化学语言
遗传密码的破译:确定了DNA序列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
基因工程的出现:利用生物技术操纵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成为可能。
第三章:生命的复杂性
3.1 细胞内的微观世界
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的能量工厂和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
3.2 免疫系统与疾病斗争
免疫系统的自我识别:区分自我与非我,抵御外来病原体。
抗生素的发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开辟了对抗细菌感染的新时代。
第四章:生命的演化与适应
4.1 地球生命史概述
地质时代的变迁:从原始海洋到现代生物多样性。
大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
4.2 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自然选择的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达尔文雀演化出多样化的喙形。
性选择的机制:孔雀羽毛的演化体现了性选择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人类文化与生物学的交融
5.1 生物学的社会应用
生物技术的进展: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应用前景。
生物伦理的讨论:转基因作物和克隆技术等引发的伦理争议。
5.2 科学与文化的对话
科学传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科学与艺术的对视:生物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如生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