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 / 东方出版社 / 2014年04月01日
《佛学指南》是近代佛教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太虚大师所著。该书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基本原理和修行方法,更是太虚大师对佛教现代化的独到见解的集中体现。作为僧伽佛学院的创办者和新僧人才的培养者,太虚大师在本书中展现了他对佛教教育的重视和对新时代佛教徒的期许。同时,通过组织居士正信会和团结各界信众,他成功地为佛教的普及和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太虚大师还借助出版书报杂志等方式,积极宣传佛教文化,为佛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本书不仅适合佛教徒和佛学研究者阅读,更是对佛教文化和太虚大师思想感兴趣的读者的必备之书。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基础概念
1.1 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创立者: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佛。
发源地:古印度。
发展阶段:初期佛教、传统佛教、大乘佛教、密宗佛教等。
1.2 四圣谛与八正道
四圣谛
苦谛:世间充满痛苦。
集谛:痛苦的原因是贪、瞋、痴。
灭谛:断除贪、瞋、痴可解脱痛苦。
道谛:实现解脱的方法是八正道。
八正道
正见:正确理解佛法。
正思:正确的思考方式。
正语:言语真实、和善、有益。
...(其他五正)
第二章:佛教教义核心
2.1 五蕴与无我
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众生的基本元素。
无我:五蕴聚合无常,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
2.2 因果定律与业力
因果定律: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结果。
业力:行为的善恶决定未来的果报。
第三章:修行方法与实践
3.1 禅修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净化心灵,达到涅槃。
方法:坐禅、正念观察呼吸、行走冥想等。
3.2 四念处的观想
观身:体会身体的无常与痛苦。
观受:观察感受的生起与消失。
...(其他三念处)
第四章:佛教与现代生活
4.1 佛教的伦理道德观
不杀生:尊重生命。
不偷盗:诚实守信。
...(其他伦理道德)
4.2 佛教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减压:通过冥想等方法减轻心理压力。
慈悲喜舍: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