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Neil Postman / 中信出版社 / 2015年05月01日
《童年的消逝》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经典之作,初版于1982年。波兹曼在书中深入探讨了“童年”这一概念的演变,以及现代传媒对儿童与成人之间界限的冲击。他提出,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中的独特阶段,并非自古有之,而是随着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变革逐渐形成的。印刷术的普及强化了成人与儿童的信息差异,从而奠定了童年的基础;然而,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兴起却使这一界限日益模糊。波兹曼警示,若任由这一趋势发展,童年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成果恐将消逝,给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当代儿童的成长环境及其挑战具有重要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引言
关键点:
童年的概念:源于中世纪,当时儿童被视为需被保护的成人。
印刷术的影响:使文字成为主要传播方式,促进了童年的产生与发展。
电视时代的冲击:图像传播重新定义了信息获取方式,对童年造成威胁。
关键点:
儿童被视为小大人,没有专门的保护与教育。
法律上,儿童与成人的权利差异不大。
关键点:
印刷术的普及使文字传播成为主流。
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子女,保护其成长。
儿童文学的出现标志着童年的诞生。
关键点:
学校成为专门的教育场所,区分了成人与儿童的世界。
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关键点:
儿童文学多样化,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
儿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
关键点:
电视、电影等图像媒介改变了信息获取与传播方式。
成人世界的秘密和禁忌更容易暴露给儿童。
关键点:
成人模仿儿童的言行,追求年轻化的文化。
儿童和成人在兴趣和娱乐方式上的界限模糊。
关键点:
电视使儿童接触到更多成人内容,加速其成熟。
广告商和媒体生产商开始瞄准儿童市场。
关键点:
面对新媒介,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面临挑战。
信息爆炸使儿童难以辨别真伪,需要成人引导。
关键点:
强调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
提出平衡媒体使用,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
第一章:童年的发明
小节一:中世纪的儿童观
小节二:印刷术与童年
第二章:童年的发展
小节一:学校教育的兴起
小节二:儿童文学的繁荣
第三章:成年消逝的预兆
小节一:电子媒体的崛起
小节二:成人的孩童化
第四章:童年的消逝
小节一: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小节二:教育的困境
小节三:寻找解决方案
结语
关键点:
童年并非必然消逝:它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努力得以保护和重塑。
成人的责任:积极引导儿童,共同面对媒体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