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皮埃尔·阿多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5年01月01日
《伊西斯的面纱》是一部探索自然观念史的随笔,作者皮埃尔·阿多通过深入剖析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到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演变,揭示了“自然爱隐藏”这一箴言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内涵与外延。书中,阿多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探寻自然之谜的多重面纱。从存在与解蔽的哲学思辨中,我们得以一窥自然的奥秘,并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思想史佳作,更是一次关于自然、哲学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之旅。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目录
[第一章:自然的秘密](#chapter1)
[第二章:古希腊的自然观](#chapter2)
[第三章:中世纪的自然哲学](#chapter3)
[第四章:文艺复兴与科学的兴起](#chapter4)
[第五章:现代科学与自然的祛魅](#chapter5)
[第六章:当代自然观念的反思与展望](#chapter6)
1.1 伊西斯的面纱隐喻
面纱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秘性和不可知性。
探索的目的:人类试图揭开面纱,理解自然的本质。
1.2 古希腊哲学家的自然观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原始物质。
毕达哥拉斯:强调数的重要性,认为数是自然的法则。
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皆流”的观点,强调自然的变动性。
1.3 中世纪对自然的态度
宗教影响:自然是上帝的创造,人类研究自然是为了寻找神的意志。
对实验的限制:实验被视为对神所创世界的干预。
第二章:古希腊的自然观(Greek View of Nature)
2.1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家
多元论:存在着多种基本元素构成世界。
原子论:所有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2.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苏格拉底:通过对话探讨自然界的知识。
柏拉图: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感官世界是理念的模仿。
2.3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目的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目的和功能。
分类学: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和描述。
第三章:中世纪的自然哲学(Medieval Natural Philosophy)
3.1 圣经与自然哲学
圣经解释:自然界作为上帝的话语被解读。
信仰与理性:寻求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和谐。
3.2 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观
存在五路证明:通过不同路径证明上帝的存在。
自然法的概念:自然界中存在固有的道德法则。
第四章:文艺复兴与科学的兴起(Renaissance and the Rise of Science)
4.1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的价值的提升:从对神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
古典文本的重新发现:古希腊罗马的作品重新受到重视。
4.2 科学革命的前提
观察与实验: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实验的重要性。
数学的应用: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第五章:现代科学与自然的祛魅(Modern Science and the Disenchantment of Nature)
5.1 现代科学方法论
机械论:将自然界的现象还原为物理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经验主义: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和观察。
5.2 工业革命与环境影响
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升。
环境问题: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自然的祛魅。
第六章:当代自然观念的反思与展望(Reflection and Prospect of Contemporary Views of Nature)
6.1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学强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2 后现代自然观
去中心化:反对现代科学中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
多样性与包容性: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